暑假到來,兒童智能手表進入了銷售高峰期。就在一兩年前,大家對兒童智能手表的認識還是打打電話、確定位置,但是現在,兒童智能手表可以安裝游戲軟件、搜題軟件等,還能綁定家長的金融賬戶進行免密支付……日益“智能”的兒童手表,開始讓家長擔心起來。
兒童智能手表這款產品的初衷是方便家長和孩子聯系,因此最開始只具備基本的通話和定位功能。但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一些廠家不斷為兒童智能手表增加功能,預裝了多款App,還可以加好友、下載新軟件,甚至綁定家長的微信后,還能進行免密支付……如此“智能”,家長們坐不住了。
兒童的心智相當不成熟,智能手表里裝這么多軟件,兒童難免沉迷其中。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不僅容易造成視力下降,還有可能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至于智能手表里的軟件引誘兒童進行免密支付,更涉嫌違法。我國《民法典》規定,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因此,兒童智能手表誘導未成年人沉湎網絡游戲并直接扣費是不合法的。
兒童智能手表越來越像智能手機,有違開發生產這一產品的初衷。解決這一亂象,需要企業自律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對于企業來說,不論是預裝App還是應用商店的下載內容,都應擯棄容易引起未成年人沉迷的軟件,更不能開通那些可以繞開家長進行付費的功能。兒童智能手表生產企業要樹立社會責任,把出發點放到幫助兒童健康成長上來,合理合法獲取利潤,不要總想著靠打“擦邊球”賺錢。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及時把兒童智能手表納入監管范疇。以往說到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大家想到的往往是管好電腦和智能手機,容易忽視兒童智能手表。事實上,監管兒童智能手表,現有法律法規完全足夠。《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規定,完全適用于兒童智能手表。教育部等部門出臺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對于電子產品的規定也包括兒童智能手表。兒童智能手表的預裝軟件要做到可卸載,也能在工信部的規定里找到法規支持。可以說,兒童智能手表不應該也不可能游離于現有法律法規的監管之外。
兒童智能手表讓家長可以隨時跟孩子聯系,掌握孩子行蹤,讓家長更放心。但是,相關企業不應該利用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來獲取不當利益。說到底,保護兒童安全,防止兒童沉迷電子產品,這應當成為相關企業的初心。(評論員 王俊勇)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