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廣州中小學校長接連退休 “帥池”拓展刻不容緩
2024-08-14 16:21:20   來源:金羊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近日,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裘志堅退休。目前,廣州一大批中小學校長已經或正在退休的路上。此外,全市每年新增的幾十所中小學也急需“掌門人”。校長人才梯隊深度“斷檔”,名校、大校“校長荒”應如何應對?

大批中小學出現

校級干部缺口

近日,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裘志堅退休,由黨委書記夏海波接棒。如無意外,裘志堅將出任五中教育集團總校長。

裘志堅一手將五中打造成名校。8年前,五中在廣州24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里排名倒數第二,錄取分數墊底十幾年,生源差、出口成績不好,師資流失嚴重。今年高考,五中創造了歷年最好成績,在廣州市的區屬學校中拔得頭籌;中考情況也連續三年處于第一梯度線上。因此,五中校長的更迭是否會對教學成績產生影響,備受公眾關注。

這不是名校校長交接第一次引發公眾關注。近幾年,公眾有直觀感受的是,一批知名中小學的校長/黨委書記接連退休或在退休路上。二中張先龍、廣州中學彭建平、五中裘志堅、南武陳祥春等一批校長已先后退休,廣雅、執信、華陽等一批大校、名校“老帥”將年屆退休。

公眾感受不深、但對教育影響深遠的是,廣州11個區特別是中心城區的中小學,一大批校級管理干部也正在或即將退休。某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區內中小學校級管理干部的年齡結構看,近三年退休人數近100人,年齡結構整體偏大,后備干部培養和儲備人數不足、深度不夠,未來學校管理質量和發展存在較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

“越秀、海珠這幾年面臨一批中小學校長退休,交替過程中引發一些隱憂:對于大校、名校來說,能匹配學校社會地位和聲譽的接棒校長難找;對于一般學校來說,提個校長不難,但從全局看面臨‘深度’斷檔,校長后備梯隊年齡層斷檔、中堅力量有缺失,不加強梯隊建設的話,過幾年問題就會顯現出來。”一位業內人士介紹。

此外,近五年,廣州每年以幾十所甚至上百所的速度開辦新的中小學,這些學校也需要校長??梢哉f,廣州一定程度上正面臨“校長荒”。

退休的老校長

都去哪兒了?

退休的老校長們,都去哪兒了?

今年3月,廣州市第二中學校長張先龍退休,被黃埔區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引進,出任廣州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廣州實驗中學校長。海珠區今年兩所區屬龍頭中學的校長退休,分別是陳祥春和裘志堅。陳祥春已經出任南武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不出意外的話,裘志堅也將出任五中教育集團總校長。

此外,從公辦學校退休、口碑好、業務強的校長、名師,是民辦學校爭搶的“香饃饃”。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級教師彭建平退休卸任廣州中學執行校長,被民辦的廣州天省實驗學校(原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聘請為校長;擁有佛山市禪城區名校長榮譽的謝先剛,出任廣州市白云區白云實驗學校執行校長;全國優秀教師、小學數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孔珍,出任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小學執行副校長……

“名帥”退休后

發光發熱效果“打折扣”

目前,名帥、名師退休后“發光發熱”的效果大多都“打了折扣”,沒有充分發揮價值。

畢竟,到民辦學校任職,多少總是要受制于資本的力量,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校長和資方話語權的博弈;若是去當集團總校長,德高望重的老校長舞臺更大,是好的選擇嗎?未必。教育集團只是一些學?;蛩缮?、或緊密的聯盟,集團內每個學校依舊是獨立個體,學校是獨立法人,各校校長對學校負法律責任,掌管人權、事權、物權。

“總校長不能沖在前,名不正言不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不是你的責任也不是你該做的事,對于班子團結也不利。”一位總校長表示,(自己)對成員校的日常運作和管理絕不主動插手。

今年,廣州11個區大多發布相關政策,賦予總校長對成員校人事任免的建議權。對于這一權利,一位總校長表示,“看起來很美、實際上沒用”,因為難以真正落地執行,“我一個退休的老頭子,要這個權利干嘛,還得罪人”。

對策

優秀校長延遲退休

廣州中學名譽校長吳穎民建議,對于德高望重且精力充沛、師生認可度高的老校長/書記,可延遲退休幾年,發揮余熱,幫助廣州平穩過渡這幾年。據了解,江浙滬等地中小學在校級干部任用方面已經有更為靈活的機制探索,一位好校長可以在同一所學校任職二三十年,65歲甚至70多歲才退休的案例都有。

配備中青年校級干部

業內人士建議,通過申報審核、優才招聘、專項培訓等方式,廣開渠道。加強校級干部培養和儲備的同時,在大校、名校至少配備一名四十歲左右的校級干部,為青年干部歷練提升創設優質平臺,提升校級干部儲備的深度和質量。

開拓自下而上的人才推薦機制

目前的校長人才隊伍建設,通常采用主管部門自上而下的選拔任用機制。日前,深圳市啟動基礎教育干部人才儲備工程,符合條件的基層人才可自薦,經考核合格后入選全市基礎教育人才儲備庫,分層分類進行系統跟蹤培養,推薦到市內外校長研修基地跟崗鍛煉等。廣州可以借鑒深圳等地的好做法,拓寬校長人才的選擇面。

總而言之,無論是挖存量還是拓增量都刻不容緩,讓校長人才庫這個“帥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許才是解決之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