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經典閱讀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明德向善
2022-04-21 19:42:1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現在無論多忙,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看書。”如今已升入大學,但廣東省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畢業生王玥仍保持著閱讀的習慣,“孫立志老師帶領我們在閱讀中感悟先哲們的思想和情懷,潛移默化滲透到了我的言行舉止中。”

立足三尺講臺25年,深圳二實語文教師孫立志初心不改。作為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2021年南粵優秀教師,他以“音樂語文”“經典閱讀”“生活寫作”作為“橋梁”,不斷探索構建以“快樂·生活·效益”為特質的“樂美”語文教學體系。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品味文學之美,激發閱讀經典的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將閱讀、生活中的所感所悟進行寫作表達。

快樂課堂讓學生享受語文之美

“語文學習一定不能是苦的,文學是美的,是有色彩、有韻律、有溫度的。”孫立志將歌唱朗誦藝術引入語文教學,調動學生豐沛的情感和想象力,去感受文學的美。語文課上,他根據教學需要,借助片段清唱古典詩詞與經典歌詞,或播放自己錄制的100多首歌曲和朗誦作品。學生在同唱古詩詞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像聽評書一般,原來味同嚼蠟的古文,變得妙趣橫生了。”學生關卓婷記得,有一次課堂上學生提到子貢,孫立志信手拈來,風趣幽默的語言,為學生再現了一次子貢連環游說。

“語文教學內容是美的,形式是美的,過程是美的,語文教學應生活化、情境化、實踐化,促進學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思維、美的言行。”為了將枯燥的文言文變得吸引人,孫立志緊緊結合課標,在教學中穿插歷史典故,用一個個小故事引出哲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

歷史人物故事在課堂上信手拈來,背后是孫立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厚實的文學功底。他熱愛研究歷史和文學名著,著有近百萬字的個人專著,還在微信公眾號“立志書苑”上,推出十幾萬字的人物評論原創推文,“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首先自己應該是一個真正熱愛閱讀與寫作的人。”

“名著新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讀書要讀出自己的問題,讀出自己的創見。”在孫立志看來,讀書實際上就是從調動感情、引發感性認識,到思考、促進理性認識,最后形成自己見解的過程。其中,思考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他強調,與其花很多時間閱讀大量書籍,不如精讀幾本經典,深入思考、吃透細節。

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孫立志舉辦“新名著閱讀”等活動,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經典。“帶著思考,在精讀中,看見了不一樣的名著,不經意間的措辭,可能隱藏著難以發現的真相。”“新名著閱讀”活動激發了學生葉海婷閱讀經典的興趣和探究熱情,還提升了她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當下,由于高中學業相對緊張,部分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名著閱讀。部分教師往往提供碎片化閱讀素材,讓學生閱讀。孫立志建議,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可以以人物為主,為學生精選推薦相關章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物,進行個性化閱讀。

打通寫作與生活的界限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學習立身處世的智慧。我教語文,希望學生成長為有學養、有高度、有見地、有情懷的人。”孫立志認為,經典閱讀能夠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學生從經典閱讀中,了解古人真性情,樹立高尚的人格精神。學生知曉歷史的縱橫捭闔,還能懂得行事謀略,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等方法,培養情商。

“現在寫作文不再令人頭疼,反而成了一件美事。”經典閱讀帶來的對人生、生活的思考,讓王玥有了表達的欲望,開始喜歡上寫作。

“寫作不是為了考試,而是一種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態度或某些生活的感受。”孫立志認為,閱讀讓學生對人生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靈感,激發學生的寫作表達欲望。

如何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他主持開發《中學生創意作文訓練》課程,通過生活化的作文訓練,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該課程獲評“深圳市好課程”。一年多時間,班級48名學生共創作1000余篇優秀作品,還以此為基礎出版了高中學生優秀文集《梧桐花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連燕純)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