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湖南理工學院研究生“送教下鄉”改變一所鄉村中學
2022-04-19 19:49:22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小山坡上,一面紅旗在飄揚,兩棟3層高的新教學樓、一棟平房,加一個不大的土操場,就構成了全鎮唯一一所中學的全貌。

這所學校是湖南省平江縣三市鎮三市中學。2020年9月,校長李檢發在門口靜靜等待著。蜿蜒的山路上,一輛灰色“考斯特”正朝著山頂顛簸而來。車里坐著的,是來自湖南理工學院的研究生支教團隊。

一晃兩年,這所偏遠的山村學校,已經迎來了湖南理工學院4批8名支教研究生。對于三市中學來說,師范類研究生是稀缺資源,校長一方面對他們有期待,一方面也充滿擔憂,“這群還沒有真正站上過講臺的小娃娃,真的能帶好一個班么?”但這種擔心似乎有點多余,支教“小老師”們憑借先進的教學理念、耐心細致的教學方式和扎實的專業素養一次次給這個鄉村中學帶來驚喜。

2021年9月,湖南理工學院數學專業喻忍、中文專業李藝寒被選為第四批支教研究生,來到三市中學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支教。李藝寒教授的228班,近一半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同學連拼寫拼音都有困難,在一次摸底考試中,二分之一的學生沒有及格。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李藝寒一點點降低課堂提問的難度,不斷打磨教案,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孩子愛上學習。

除了在教授內容的選擇上盡量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同學,李藝寒還會有意地選擇一些能激勵孩子們的課外讀本,講述一些名人故事,引導孩子們樹立人生目標,給他們播放科幻片、紀錄片,幫助他們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課后,李藝寒和孩子們一同打羽毛球、踢毽子,和學生們關系近了就跟他們聊天、談心,給基礎薄弱的孩子講語文學習的方法。幾周后,學生們在課上的精神狀態明顯改變,學習習慣也越來越好,那幾個不會拼音的孩子開始自覺地背拼音表了,也掌握了基本的拼讀辦法。學生們也習慣了在周記和作文里和李老師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喜悅的瞬間,也許就是三言兩語,詞藻也并不華麗,但飽含了對這位“城里老師”的信任與愛。

喻忍第一次在225班上數學課,一個男生竟然在課上點燃了鞭炮。他將學生帶到班主任辦公室后繼續上課,等下課回到辦公室,學生家長已經被叫來了學校,脾氣火爆的父親揮舞著拳頭,當場就要打孩子,還好被老師們攔了下來。喻忍這才意識到,可能正是父母的“棍棒”教育造就了這個學生乖張性格。從這之后,喻忍課上更加關注他,即使他擾亂紀律,喻老師也會忍著,等到下課后再跟他耐心交流。以情化人、以理服人,乖張叛逆的小男生在感受到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后,慢慢收斂起了叛逆行為,在課堂上不再搗亂,課后也愿意完成作業了。“愛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也是最直抵人心的教育。”喻忍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這一教育理念。

“振興鄉村教育,激活課堂是關鍵,而課堂的靈魂,是教師!”湖南理工學院教科院院長劉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就一直致力于發揮高校力量服務鄉村教育事業,“送教下鄉”是擁有師范碩士點的湖南理工學院摸索出的一條道路。這群“小老師”就是鄉村教育的“源頭活水”,充分發揮著“鯰魚作用”,不斷激活鄉村課堂,振興鄉村教育。

在幾屆支教志愿者的努力下,現在三市中學的課后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從刷手機、打游戲,變成了打球、唱歌、看皮影戲,在英語社團里,學生們甚至開始排演起話劇……

2022年3月,湖南理工學院原計劃要派出第五批支教研究生,卻因為新冠疫情而不得不暫時擱淺。“你們的到來,為山區學校注入了新活力,同一片藍天下,育人共通,知識傳承,愛的接力棒在育人者手中傳遞。共祈疫情散去,期待你們再次加入,相信三市中學的明天會更好!”現任校長唐偉東在寫給湖南理工學院的感謝信中殷切期待著。(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邱莎)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