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工資4元,當一名山區教師去還是不去?1978年,17歲的張錦文懵懂地回答:“去。”
默默無聞,扎根山區教育40余年,值還是不值?2022年,即將退休的張錦文堅定地回答:“值!”
為了這聲“值”,張錦文幾乎用了他的一生。
從河南輝縣出發,順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行進17公里,駛入大山深處,就到了拍石頭鄉。
拍石頭鄉因山體石塊多,風吹打石頭發出拍擊聲而得名。這里地形多為丘陵,是曾經的省級貧困鄉,落后的物質條件也一度制約了當地的教育發展。
張錦文是拍石頭鄉寨洼村的一名小學教師,靠著40余年的堅守,他創造了寨洼村不凡的教育業績。這個不到270口人的村子,先后走出了3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
1978年,17歲的張錦文第一次來到寨洼小學時,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土房子,土桌子,里面坐著土孩子。”
在這里,張錦文既是校長,又是任課教師;既是炊事員,又是安全保育員。每天往返8公里的山路,從山坳的老家到村前山崖腳下的寨洼小學,是張錦文需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題。從1978年到2003年,25年間,他走了6萬多公里山路,穿破了300多雙千層底布鞋。
2003年,拍石頭鄉實行撤點并校,張錦文來到了拍石頭鄉中心小學。作為輝縣最大的鄉村寄宿制小學,拍石頭鄉中心小學的生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還有不少來自其他鄉鎮。在校期間,他連續13年承擔兩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兼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及學校的檔案員、教研員。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張錦文說。多重角色、多重挑戰并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作為骨干教師、省特級教師,張錦文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化快樂教學法”。通常,一節課他會寫兩種教案,如果對教學效果仍不滿意,進行對比分析后,再進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備課。
對于學生而言,張錦文是最好的師者。在學生秦香怡眼里,張錦文是最敬愛的老師,“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但是提起讓我尊敬感謝的老師,我還是會第一個想到他,張老師對我來說,是亦師、亦友、亦父的人”。
對于寨洼村村民而言,張錦文是通向外面的橋梁。一位學生家長說:“俺家三個大學生都是他教出來的,一個在上海,一個在鄭州,一個在新鄉,俺兄弟、妹妹家的孩子也都是他教出來的。”
在日記中,張錦文這樣寫道:“我將執著埋進拍石頭的山中,把學生的命運裝在心里,把家長的希望扛在肩上;如果我老了,不能教課了,我會在拍石頭的山頂上高撐一副巨聯——我驕傲,我是一名山區教師!”
再過不久,張錦文就要退休了,但他的堅守并未終止。“如果這里的孩子需要我、這里的教育需要我,我會一直做到底,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14日第4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