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環球視點!穩增長仍需基建托底發力 專家稱未來新基建或起到挑大梁作用
2022-12-16 18:24:36   來源:新京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12月16日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指出,將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將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模式進行。


【資料圖】

市場人士指出,當前基礎設施建設仍在國內經濟發展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穩增長仍需基建托底發力,預計全年狹義基建將實現9%以上的增速。

2023年穩增長仍需基建支撐

從實際經濟運行情況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資持續發力,廣義基建投資額同比增長11.20%。基建“逆周期”調節作用突出。能源(電力熱力)、水利、市政設施三方面基建增速快,是基建的主要拉動項目。

從基建投資建設周期來看,預計在四季度及明年將持續釋放實物工作量,對明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仍有保障。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2023年基建投資仍強,高基數導致增速或小幅回落至8%,但2022-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仍有10%左右。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2023年穩增長仍需基建支撐,但預算內資金支持力度將有所減弱,基建擴張仍需準財政持續發力,預計全年基建增速7%-10%

一方面,在專項債難以繼續大幅擴容背景下,預計2023年預算內資金對基建支持將減弱。另一方面,準財政舉措余糧仍充足,政策性銀行信貸、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仍有加量空間,預計2023年政策性金融工具仍有增量空間,結合2022年政策性工具的持續杠桿作用,撬動的新增基建投資規模在2萬億左右。

中信期貨工業研究員陳健照指出,當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尚存,其他經濟分項對整體GDP(國內生產總值)貢獻持續減少,地產仍然疲弱,出口明年增速或持續邊際下行,基建仍需發力。

在政策端,政策支持導向仍有延續,水利、交通、能源和管網建設為發力方向,同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使用和項目建設實施加快,明年實物工作量有望更多落地。

在資金端,疫情沖擊企業經營,稅收收入受限及留抵退稅紓困,公共財政收入難有強力支撐,進而拖累財政支出;土地出讓收入下行,房企融資能力及開發意愿或持續處于低位,政府性基金收入減少,基建項目支出恐難以為繼。明年期待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持續落地,為穩經濟大盤貢獻力量。

華寶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蔡夢苑認為,明年在地方財力依舊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重點觀察中央政府部門加杠桿的情況。專項債發力或繼續前置成為支撐基建投資的重點。“準財政”政策性金融工具或仍起到帶動作用。

在項目端,四季度全國共有23個鐵路項目計劃開工,總投資規模達到9583億元,預計明年鐵路相關投資額有所提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持續落地,主要流向傳統的“鐵公基”領域,將帶動銀行配套融資,乘數效應明顯。

蔡夢苑認為,明年正值“十四五”攻堅之年,通常在五年計劃的前期,往往各地政府傾向于加大投資力度。疊加今年各省份新開工“十四五”基建相關項目量明顯提升,為明年基建接續投資提供支撐。

蔡夢苑并稱,基建依然是明年重要的政策抓手,推動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等目標落地。預計2023年基建投資增速較2022年呈現小幅回落,但總體維持積極增長態勢。從節奏上來看,預計表現呈現出一四季度偏低,二三季度偏高的態勢。

未來基建投資方向或將更傾斜新型基礎設施

2022年基建擴張力度歷史罕見,2023年基建投資需求仍強。不過相較于今年,未來的基建投資方向上,或將更加傾斜于新型基礎設施領域。

發改委此前明確指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600869)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對于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布局的方針,發改委提出總體考慮突出五個關鍵詞,即“創新”“融合”“系統”“便民”和“安全”。

發改委解釋稱,將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主要表現留足空間、給足政策和加足馬力。

陳健照指出,考慮到促進傳統行業進行產業升級;投資周期短且建設過程受疫情沖擊較少;社會資本參與度高等優勢,新基建預計在未來將成為固定投資領域新的增長極。

根據政府相關規劃,未來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充電樁將是新基建里面增速較高的幾個分項,“十四五”期間復合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20%,進而帶動我國數字經濟以及雙碳領域保持快速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