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抗原加價鏈條調查,究竟誰在炒作?
2022-12-16 12:37:0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資料圖)

“現在貨一出廠就直接被拉走了,生產線在政府管控中,散單排期在一個月后,幾十萬人份以下的單別來問了,要快的沒有。”這已經是第三個拒絕藥品經銷商王叢剛(化名)進貨請求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廠家。

上周開始,新冠抗原檢測試劑供不應求。各大電商平臺商家從“延遲發貨”到“缺貨”,有的商家甚至直接“下架”商品,并表示“有貨再上架”。線下藥店情況更嚴峻,有的藥店清空庫存之后再也沒能拿到貨,藥店工作人員笑稱“如今有錢也買不到抗原了。”

這幾天,同樣是藥品經銷商的張鵬(化名)醒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點目前在手的抗原檢測試劑,接著在朋友圈更新信息,并與前來詢問的買方溝通。

直到現在,“線上線下都缺貨”仍是抗原試劑的銷售現狀。

然而,在各大零售藥店和廠家因庫存不足退場時,新冠抗原試劑的“倒爺們”悄然登場。

誰在炒作?

兩周以來,一系列疫情防控政策頻頻調整,核酸檢測點拆撤的同時,抗原檢測逐漸成為第一道篩查的關口。

張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現在廠家基本沒有現貨提供,能夠一個星期左右從廠家那里拿到貨已經算快了。現在說有現貨的人基本都當期貨賣,指不定什么時候發貨。“那些手里真正有現貨的大都是提前囤的貨,之前剛獲批的時候就有一些人炒作了一段時間,后來沒什么人買,都囤在手里,這下倒好又熱炒起來了。”

12月初,張鵬得到一批貨源,“當時找了好幾個朋友,打算一起弄多點兒,但一直以來國內抗原市場不溫不火,朋友便作罷了。”現在,朋友看到了這一機會,在不斷地找貨源,有的也直接從張鵬這里拿。

據了解,以藥品為例,藥品從藥廠到消費者一般需要藥廠招商部尋找代理商,即個人代理商或醫藥代理公司,最后代理商再將藥品銷售給醫院或藥品終端,從中賺取傭金。而在各種代理商中,有一部分人也可以叫做經銷商,也就是“倒爺”。他們將從廠家或代理商手中拿到的藥品轉手賣出去,從而賺取中間差價。

之前抗原試劑由政府集中采購,且政府采購都是跟廠家直接對接。按照目前各省掛網價格,往往能控制在每人份5元以下。本次抗原試劑市場突然火爆,供不應求,才讓“倒爺”有機可乘。

張鵬透露,如今一份抗原試劑實際的進貨價從當初每人份2-3元到現在接近6元,已經翻倍有余。“價格也實時在變,賣方完全占據價格主導權。晚上定好價第二天早上醒來決定漲1元,等真正開售時再漲2元的人也有。”他說。

而經銷商可以不止一個,也就是說,在朋友圈看到的“高價抗原”,或許已經經過一輪又一輪的“中間商賺差價”。

私人倒賣面臨法律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私人名義進行倒賣新冠抗原檢測產品也將面對法律風險。國家藥監局于2020年3月30日發布《中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和防護用品的監管要求及標準》稱,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作為第三類醫療器械。《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在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后方可售賣,否則即構成違法行為,可能會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停產停業、終身禁止從事醫療器械生產經營活動等處罰。

針對抗原檢測試劑在部分市場終端的亂象,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涉疫物資價格和競爭秩序提醒告誡書》,明確指出生產經營者不得出現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及價格欺詐等多個行為。隨后,多地市場監督局開展行動,重點檢查未明碼標價、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12月15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警示:一些人卻利用“放開”鉆空子,趁機開始在朋友圈銷售抗原試劑檢測盒和退燒藥等各類藥品,這不乏有人低買高賣,甚至有人還因此上當受騙。江西高院指出,個人私自販賣抗原試劑屬違法,如果試劑出現造假、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情節嚴重的可判處無期徒刑。

根據“廣東藥監”公眾號發布,廣州某大藥房有限公司,于11月至12月期間,多次購進某品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卡型1人份),進貨價3元/份,以9.9元至16元不等價格對外銷售,進銷差價率超過230%。該店同類產品在2022年3月的進銷差價率僅為65%,售價也大幅超過廣州市同類產品銷售均價。該店借疫情措施調整優化之際大幅提高抗原檢測試劑進銷差價率,推動市場價格上漲,涉嫌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12月14日,該店被越秀區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將于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另一方面,萬孚生物(300482)、熱景生物(688068)、東方生物、亞輝龍等多家生產企業也通過企業官方渠道發布聲明,稱抵制和禁止終端大幅提高價格,并公布舉報電話。更有企業表示,假如合作經銷商違反合同規定或將貨物供應給無銷售資質企業/個人,發現相關行為將“終止合作關系”,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時間不多了”

“就這一兩個星期吧,最多不過一個月,大家的反應時間也不用很長。”張鵬認為,抗原其實不太準確,也沒有之前炒作的口罩那么剛需,很多人慢慢都知道對癥下藥,這把估計“倒騰”不了太久。

“疫情這幾年我們就是什么火就‘倒騰’什么,從口罩到呼吸機再到藥品和抗原,現在監管越來越嚴格,時間窗口也越來越少。”他說。

對于抗原試劑供不應求的狀況,華南某試劑盒上游企業研發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之前抗原檢測產品主要供海外,在海外需求降低后,不少企業減少生產量或以消化庫存為主。此前藥監局在審批上也有控制速度,但本身行業門檻不算高,后補的生產力量都在陸續進場。

隨著產能擴大和強監管,記者調研抗原檢測產品代理經銷商們都認為,供應端補貨應該會慢慢緩解,留給炒作者們的時間有限。

截至12月12日,國家藥監局已批準42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品。其中,在12月9日至12月12日,國家藥監局接連批準上市了6款新的抗原檢測試劑。

近期,多個抗原試劑生產商公布產能情況,其中,亞輝龍、復星醫藥(600196)分別為750萬份/天、600萬份/天,東方生物最高產能達到1800萬份/天。另外,12月2日召開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披露,廣州市新冠抗原試劑盒的最大產能約每天1050萬人份。也就是說,目前已知抗原試劑產能至少在4200萬人份/天。再結合9月14日工信部披露抗原試劑周產能超5億人次,如今抗原試劑日產量或超1億人次。并且,多家上市公司也表態,將加大抗原檢測試劑盒生產供應力度。

從需求端看,一旦產能攀升,抗原試劑供應也將回到正常。

按國家衛健委通知要求,在12月20日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按照服務人口總數的15%-20%儲備抗原檢測試劑。若以14億人口計算,目前,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必需準備的抗原檢測試劑盒最多為2.8億份。

日常需求上,此前,廣州、北京均表示現有生產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的產能和儲備能滿足市民基本需求。由此推測,待各企業產能達到巔峰之后,即使家庭與企業、機構有儲備習慣,產量也足夠。

為了早日保供,政府也在統一部署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生產線。

有生產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目前絕大部分產品都供給政府和一些機構,其他訂單基本接不了。

12月12日,在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上,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厚廷介紹,北京市已向市場一次性投放2500萬人份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后續會加大投放力度。此外,無錫市市場監管局也表示,從12月13日起,每天25萬只地產N95醫用防護口罩、10萬份地產抗原從廠家直供無錫本地零售市場。

把抗原試劑往大了看,便是IVD行業。近幾年,新冠疫情帶火了IVD產業,核酸檢測更是將IVD企業送上頂峰。而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有行業人士表示,不僅需要提防國內IVD的偽需求,更需要思考和避免哪些業務和新冠巨頭重疊度高,門檻相對不夠高的傳統生化免疫乃至分子檢測業務,這些領域可能是“內卷”的重災區。未來,回到理性和科學已經成為共識。

“目前來看,也不知道這波(抗原檢測搶購)是不是最后的謝幕。”張鵬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