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當前訊息:可持續發展,中國時尚企業的“責任”還是“賽道”?
2022-11-25 17:21:02   來源:新京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這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卻是很多中國企業家沒有真正搞清楚的問題。一方面,國家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和“30·60”雙碳戰略目標,另一方面,很多企業表現出來的多是觀望和被動應對態度。可持續發展的利好和必要性毋庸贅述,在此,想分享一下對可持續發展為何是“賽道”的理解。

最近幾年,“數字化”“可持續”概念火熱,以多年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經驗來說,數字化對企業而言是“效率”問題。隨著技術革命的進步,傳統制造企業想要面對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必須利用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手段和數字技術,提高效益、滿足消費需求,這是國家、產業、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必經之路。而不斷提高的勞動力成本、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商品周轉周期越來越快等因素,迫使我們降本增效、尋求發展空間,所以,數字化不僅僅是“效率”問題,還是“生存”問題。


【資料圖】

那么,為什么可持續發展可以被理解為企業的“賽道”?企業運用數字化提速增效非常重要,但是,在哪條“賽道”上奔跑,不僅僅是戰略選擇,也是“結果”導向。一輛經過數字化提速的跑車如果僅僅走老路、跑國道,提速增效除了帶來短期亮眼的績效增長,反而跑得越快,翻車的可能越大——舉例來說,國道的硬件條件只適合車速限制在80公里/小時,數字化提速到200公里/小時,除了危險還剩下什么?

我們可以把可持續發展理解為對時速要求更高的高速公路,選擇這條“賽道”的企業,除了提速就是提速,只要車的性能一直升級迭代,結果不是要跑中國第一,而是鼓勵跑出世界第一。這是國家戰略,也是大國擔當,一個肩負全球責任的國家才能引領全球發展,對于企業而言何嘗不是如此?想要成為全球品牌,首先就要擔當全球“共識”,可以坦誠且肯定地說:可持續發展是“責任”,同時也是“賽道”,有責任的奔跑才能跑得更久、更遠。

作為企業,切不可把可持續發展當作“慈善”和“公共”的手段,在我研究和幫助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很難把可持續發展當作“機遇”考慮,認為“可持續”和“雙碳戰略”離自身發展很遙遠,沒有什么直接關聯。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制造生產國,躋身世界百強品牌的卻很少。如果我們還是以傳統的發展眼光跟隨西方品牌成長,何時能夠超越和引領?國際頭部品牌都在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在投入和態度方面,比我們本土企業要積極。

舉例來說,國內有些做外貿的企業,會被國際品牌強制要求認證并配合其踐行可持續標準,即使如此,其中一部分企業也不愿意主動踐行可持續,因為,它們把可持續當作“成本”而非“機遇”,不能理解主動踐行可持續并且成為“標桿企業”,將會帶來更多“訂單”、有更多的“溢價”能力。

相對中國時尚品牌而言,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如果我們能夠從新材料、再生纖維、循環經濟、消費等環節創新變革,中國時尚品牌也有機會“彎道超車”,躋身全球時尚頭部品牌。

文/楊大筠 時尚透明度創新中心(FTIC)創始人

編輯 李錚 校對 王心

封圖 IC photo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