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運,數以億計的人們穿梭于祖國大地,走在回鄉、返崗的旅途上。在這場宏大的遷徙背后,一系列高科技的鐵路裝備讓“流動的中國”暢行無阻。
今年春運大潮中,1.2億人次的鐵路出行量創下歷史新高。在這場被譽為”人類最大規模遷徙”的背后,福建鐵路系統通過水下機器人、航空遙感、智能激光炮等硬核科技,構筑起立體化安全防護體系,讓”平安春運”不再停留于口號,而是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技術實踐。
水下機器人:深海橋梁的”智慧之眼”。春運期間,跨海大橋的鐵路橋梁承擔著大量的運輸任務,而這些橋梁的水下部分一直是檢修中的難點。過去,人工檢查需要潛水員背負氧氣瓶,耗時且具有安全隱患。如今,水下機器人成為了這一領域的“新寵”。例如,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便引入了水下機器人進行橋梁檢查。這款機器人能夠通過高清攝像機和傳感器,實時監測水下樁基的狀態,精準檢測混凝土強度,并及時傳回數據。與傳統的人工檢查相比,水下機器人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和精確度,確保了春運期間橋梁的安全性,為鐵路暢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航空遙感:山體隱患的”數字解構”。福建的峰福鐵路穿越了復雜的山脈地帶,鐵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給春運安全帶來了不小挑戰。傳統的隱患排查依賴人工巡查,效率低且容易遺漏潛在風險。如今,航空遙感技術通過無人機航拍,為鐵路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無人機能夠全面掃描山體,收集精準數據,通過智能軟件進行分析,識別潛藏的危石、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通過與前期數據的比對,工作人員能迅速掌握最新的隱患信息,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這種“空中巡檢”大大提高了隱患排查的效率與準確性,為春運期間鐵路運輸的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激光清障:接觸網的”精準手術”。春運期間,鐵路供電系統面臨著氣球、孔明燈等輕飄物的威脅,這些異物若掛在接觸網上,將可能導致短路、跳閘,影響列車的正常運行。傳統的清除方式需要人工登高,不僅耗時,還存在安全隱患。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廈門供電段引入了“智能激光炮”——激光異物清除儀。這款設備能夠通過激光精準地清除接觸網上的異物,無需停運或封鎖區間,操作便捷且高效。尤其是在山區等復雜地形中,激光炮最大有效作業距離可達200米,能夠遠程精準操作,解決了傳統方法難以應對的異物清除難題。該技術的應用,確保了春運期間鐵路供電的穩定,保障了列車的安全運行。
春運作為觀察中國發展的特殊窗口,今年展現的不僅是人潮涌動的活力,更是科技賦能的底氣。從平潭海峽的深藍檢測到武夷山脈的數字巡山,從廈門站場的激光清障到調度中心的智慧大腦,無數技術支點正共同撬動著”流動中國”的安全杠桿。這不僅是鐵路行業的進化之路,更是中國式現代化在交通領域的生動注腳。(康健)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