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歐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暨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對接洽談會舉辦期間,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重磅發布《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發展報告(2024)》。
該報告以十年來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發展歷程為主線,系統性梳理和總結了西安中歐班列的運營經驗,為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暢通高質量推進形成可復制、可參考的“西安思路”,為解碼中歐鋼鐵駝隊背后的發展經驗提供了“西安方案”。
——從起步到領跑,角色轉變印證發展成效漸顯
報告指出,西安集結中心經歷了起步發展、快速發展和引領發展三個階段。在起步發展階段,形成了“中亞+中歐”的班列開行格局;在快速發展階段,成功躋身全國中歐班列開行城市前列;在引領發展階段,班列開行指標已穩居全國前列。
2013-2023年間,西安集結中心班列開行量不斷創出新高,貨運量持續攀升,回程占比在2016年僅為2%,近三年已經穩定在45%左右,集裝箱吞吐量自2018年以來年均增速達到30%,位居全國前列。
報告不僅設置了以全國排位為基礎的開行量、貨運量、集裝箱吞吐量和重箱率等關鍵指標,還包含了回程占比、服務時效、貨物品類、覆蓋范圍、進出口總貨值等指標,用數據全方位解析了西安中歐班列的發展趨勢與成效。
圖1 中歐班列(西安)2013-2023年開行量
圖2 中歐班列(西安)2013-2023年貨運量
圖3 中歐班列(西安)2013-2023年回程占比
報告還梳理了西安集結中心30余項標志性成果,包括首列開行、首列回程班列、首列歐洲方向班列等,從一個個首列,到年度開行量突破5000列,印證了西安集結中心已從第一步,邁向行穩致遠。
報告認為,無論是基礎設施、線路輻射、運行效率、綜合成本、服務功能還是帶動效應,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發展成就已在悄然間躍然紙上,令人矚目。
——從理念到實踐,開放與共贏鑄就共享式發展成就
細數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建設經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地方政府的主動籌劃與布局、各級鐵路及海關部門與海外友城的聯動協同、服務創新和市場化運營的持續推進等都為形成中歐班列的西安發展經驗提供了堅實支撐。
近年來,西安堅持開放共享發展思路,與哈鐵、俄鐵等境外鐵路公司,以及馬士基、達飛等國際知名公司持續深化合作,共商合作機制、共建聯運通道、共享服務網絡,中歐班列(西安)運行效率不斷提升、成本不斷降低、服務不斷優化。
西安的發展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相關國家和地區開放意愿,才能使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更好發揮輻射帶動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近年來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積極應對,開辟了跨里海線路、創新鐵—海—鐵聯運模式,建立了風險防控體系,有力增強了中歐班列通道發展韌性,鞏固了中歐班列的良好發展態勢。
——從區域到泛聯,多維布局助力協同增效
為進一步優化中歐班列運營的西安經驗,更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報告提出,西安集結中心應聚焦海外樞紐布局、拓展向西開放網絡、提升數智化水平、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多維布局持續賦能西安集結中心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講,一是全力加快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樞紐布局建設;二是全力構建向西開放的現代國際物流體系;三是全力提升數智化水平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全力推進港產港貿港城深度融合發展;五是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報告預計,以班列開行10周年為新起點,西安集結中心有望進一步放大中國—中亞峰會效應,全力打造“以西安為中心、服務全國向西開放的現代國際物流體系”,在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全國向西開放、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走出一條內外廣泛聯動、協同助力發展的新路。(段靖)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