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吳江區記者 王英 朱亞蕾
所有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
8月21日,曾在《我不是藥神》中飾演白血病患者的吳江市民顧智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配型成功后,顧智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報道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前位,居高不下的熱度讓造血干細胞捐獻得到眾多網友的關注點贊。從演繹白血病患者,到成為白血病救助者,顧智國的故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這是吳江造血干細胞捐獻20多年努力工作的厚積薄發。
今年以來,吳江區已有6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占全市16人的三分之一強,位列全市第一。作為吳江第22位、蘇州市第225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顧智國的故事更源于吳江及蘇州市紅十字會孜孜不倦的創新提升。
用好同理心,入庫人數年增10%
今年,是吳江區紅十字會成功造血干細胞捐獻人數井噴式增長的一年。
截至目前,吳江今年已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6人,位列全市第一。這也創下了吳江有史以來的“成功”之最。閃亮成績的背后,既有紅會等部門的努力,更離不開吳江市民文明素養的大幅提升。
趙衛康,是吳江第1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今年4月12日,他順利完成了造血干細胞采集。
1988年出生的趙衛康,是吳江八坼街道的一名黨員,也是一名熱心青年。他是同事和群眾口中的“村官小趙”“點位長小趙”“趙隊”。從加入中華骨髓庫到成功捐獻,趙衛康坦言,其實自己一直都是出于一種同理心。“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同樣淋雨的人撐一把傘。”趙衛康說。
趙衛康是一名患者家屬。“父親生前出過車禍,甚至一度癱瘓在床,母親也患有腎衰竭,我經常帶著母親四處求醫,深切理解患病者的難處。”趙衛康說,當得知有機會通過自己的造血干細胞救人一命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捐獻。
將心比心,各得其平。
近年來,吳江區紅會用好同理心,提高共情力,通過廣泛宣傳,市民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曉度越來越高,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無損健康的理念越來越認可。目前,全區捐獻造血干細胞庫容超3300名,而且繼續以每年10%的速度保持增長,這使得配型概率大大增加。
微光如炬,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
從零星火種到如今的一團火焰,吳江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的歷程清晰明朗。
2001年,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正式成立并掛牌。同年,吳江紅十字會在市紅十字會的指導下,開展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發動工作。2002年,吳江開啟了中華骨髓庫志愿者入庫招募。
一路走來,一路成長。
20多年來,吳江區紅會以“每一位都是第一位”的責任心,全流程全環節服務捐獻者,并協調單位和家人的支持,保證志愿者捐獻沒有后顧之憂。同時,以身邊人、身邊事向無償獻血人員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不斷擴大庫容量。
仲雪琴是土生土長的盛澤人,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開始接觸到無償獻血,漸漸了解到無償獻血的意義。12年來,她堅持為愛伸手,每年兩次捐獻全血,目前累計獻血63次,捐獻全血及血小板總量達15400毫升,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除了無償獻血,仲阿姨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的志愿服務。2020年8月起,仲阿姨每周一、三、五去盛澤獻血屋,幫助獻血者填寫表格資料,并宣傳普及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知識。
2017年起,她開始嘗試捐獻血小板,當她看到有急重癥患者急需用血的信息時,都會積極響應趕往獻血屋。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和身邊許多朋友也加入無償獻血行列。
記者了解到,為推動捐獻工作,吳江區紅會成立了兩支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伍,常年在獻血屋、獻血活動現場宣傳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和意義,動員更多的適齡青年參加血樣采集,加入中華骨髓庫。
此外,區紅會不定期組織集中采樣、志愿培訓、座談等活動,增進志愿者友誼,不斷增強志愿者隊伍的團隊凝聚力和歸屬感,營造大愛氛圍,推動捐獻工作快速發展。
吸納資源,讓涓涓細流匯成大愛
我國現有400萬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最理想的方法。然而,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相配的健康捐獻者卻并不那么容易。在非血緣關系的人群中,配對成功的只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分之一。
每一例成功捐獻的背后,都有著屬于他們的“髓緣”故事。而這,正是宣傳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些年來,吳江區紅會密切與成捐志愿者溝通聯系,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宣傳造血干細胞知識及捐髓志愿者感人故事,通過錄制民生訪談節目、制作宣傳展板,印刷《髓心相隨——吳江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紀實》書籍、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直播、短視頻剪輯等途徑,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意義、流程、優惠政策等進行廣泛宣傳,使“我捐獻、我快樂”的觀念深入人心。
同時,區紅會及時了解捐獻者的工作生活情況,吸納社會資源,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2023年5月,在區紅會牽線下,蘇州瀚康健康體檢中心有限公司為21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提供5年體檢服務,價值18.9萬元。
涓涓細流匯成大愛,拳拳愛心點亮生命希望。
在越來越多社會力量加入的同時,吳江積極為成功捐獻志愿者申報各級各類榮譽,擴大造血干細胞捐獻影響力。
“生命相‘髓’、愛心接力”志愿服務項目獲評2017年度吳江區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事;2022年吳江捐髓第一人沈園獲評中國紅十字會“會員之星”;2023年第18位成功捐獻志愿者許赟醫師榮獲區“最美醫師”;2023年5月8日,在世界紅十字日主題活動現場,5名成功捐獻志愿者被評為“5·8”公益人……此外多名志愿者獲評道德模范、吳江好人、蘇州好人、時代新人等榮譽。榮譽的激勵,帶動了捐獻工作的快速發展。
“不斷完善志愿服務網絡,規范志愿服務管理,為成功捐獻志愿者健康護航。區紅會將持續做志愿者的堅實后盾,吸納越來越多健康適齡公民,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隊伍中,為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吳江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吳穎育表示。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