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王可)“桃花塢木刻年畫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給人一種對比強烈、歡樂明快的視覺感受。”這兩天,在姑蘇區三元一村,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大學生陸琿齡化身指導老師,為臺下的小聽眾講解桃花塢木刻年畫的歷史沿革,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
陸琿齡與三位搭檔利用假期深入桃花塢片區走訪調研,探尋古城文化,化身宣傳員,為弘揚吳文化貢獻青春力量。陸琿齡與另外三位同學均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路一心”團隊。這個暑假,在輔導員葛逸君帶領下,他們以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為實踐課題,收集、整理片區范圍內的文物建筑、古橋、古井等歷史資源,并通過現場調查,熟悉各類資源的分布情況,全面了解當前片區保護更新面臨的問題挑戰,還利用抖音等社交平臺進行推廣傳播,以實際行動關心家鄉發展、推動文化傳承,為保護好、運用好、傳承好這些寶貴資源貢獻青春力量。“推進歷史文化保護更新,傳承非遺文化,讓江南文化散發光芒、增強活力,是每個熱愛江南、熱愛江南文化的人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陸琿齡說。
“彩繪泥塑與蘇州有一定的淵源。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羅漢二堂半’之一堂,是我國雕塑美術史上的文化遺產。”為了進一步推廣非遺文化,“藝路一心”團隊還來到金閶街道三元一村社區,在社區暑托班里化身指導老師,帶領孩子們體驗桃花塢木刻年畫、彩繪泥塑等,讓他們感受璀璨的非遺文化。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