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古代被稱為什么?
西藏在古代由于不同的朝代稱呼都不一樣:
1、唐宋時被稱為“吐蕃”。
2、元明時被稱為“烏斯藏”。元屬宣政院。
3、清代是被稱為“唐古特”“圖伯特”。
4、清朝康熙年間以來,至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沿襲“西藏"后改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古稱“蕃”,簡稱“藏”,首府拉薩,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全區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于新疆。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
西藏屬于中國的什么地區?
西藏屬于中國的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北地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共五個省市區。
西藏自治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西藏北面與新疆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云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