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全球看熱訊:沈建東:民俗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09-11 15:48:36   來源:姑蘇晚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wǎng)易微博


【資料圖】

齋月宮、走月亮、吃月餅……吳地中秋民俗真不少

本報記者 梅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逢一年中秋節(jié),素來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蘇州人因著過節(jié)又忙碌了起來,蘇城內外的各類民俗活動更是受到了歡迎。昨天,記者采訪了蘇州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江蘇省民俗學會理事沈建東,聽她暢談吳地中秋民俗以及民俗文化在蘇州的發(fā)展現(xiàn)狀。

9日晚,作為“姑蘇好時節(jié)”系列活動之一,蘇州博物館舉辦了“今人可知那時月——中秋節(jié)特別活動”。所有的參與者都穿著漢服,親手制作一盞可愛的兔子燈,在博物館的水榭小花園,體驗一回古人提花燈,游園賞月的風雅情趣。在活動中沈建東與大家圍坐在水榭平臺之上,閑話吳地中秋民俗,分享齋月宮、燒斗香、走月亮、虎丘曲會、中秋獻寶等節(jié)日習俗,讓大家通過這些民俗活動對江南生活豐厚的人文情懷有了更多的了解。沈建東昨天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有很多的孩子參加了蘇州博物館的中秋節(jié)特別活動,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都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蔽覀冊谶@個活動里面設計了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孩子朗誦跟月亮有關的詩詞,孩子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棒。有一個孩子學過昆曲,在現(xiàn)場還給大家表演了一段。這次活動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果社會、學校和家長都努力對孩子們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那么讓孩子熱愛上這個傳統(tǒng)文化、民俗文化是件很自然的事情?!?/p>

中秋節(jié)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抖Y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jié)。北宋《東京夢華錄》中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的記載。明、清兩朝的“拜月”“賞月”活動則更具規(guī)模,各家皆設“月光位”,供鮮果月餅,向月光跪拜、祈禱,以愿力加持,祈求實現(xiàn)心愿。也有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浪漫的民間神話傳說,千百年來源遠流傳。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團圓節(jié)等中秋節(jié)的相關別名,均可見世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愿望。

沈建東表示,近十幾年來,蘇州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民俗文化,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孩子們成為了民俗文化的愛好者。而經過千百年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里面有很多東西其實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已經有了變異。“因為民俗最大的特色或者特點:第一就是它的傳承性,第二是它的變異性,第三是它的地方性。蘇州傳統(tǒng)中秋的虎丘曲會、石湖看串月、看小擺設、走月亮、中秋獻寶等民俗活動,這些習俗在清代的時候還是十分盛行的,像《清嘉錄》《吳郡歲華紀麗》等都記錄非常詳細。沈建東說,“我們的吳地民俗,尤其是中秋民俗,其實是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天人合一中傳遞對自然、對人的一種尊崇、尊敬、尊重。所以吳地中秋民俗要齋月宮、燒斗香、走月亮,因為月亮與人關系密不可分。在古人心目中月亮、太陽和所有宇宙的星辰,跟我們人類其實是一個同構的關系。古人早就認識到,我們一定要尊重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我們才能和諧生活。”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wǎng)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wǎng)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lián)系QQ(992 5835),本網(wǎng)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