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管有明 蘇報通訊員 王濤
近期,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筑社區在小區紅蘊長廊設置民生需求征集箱,并結合“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定期征集民生需求,架起民意“連心橋”,切實解決居民關心的“關鍵小事”和“頭等大事”,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隨著休閑難、出行難、晾曬難等一個個困擾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難題不斷被化解,居民的幸福指數正不斷攀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邊角地”變身休閑好去處
“以后晚上散步游玩又多了一個新去處,這件惠民實事辦到我們心里了。”居民金才興口中這個“新去處”,就是金筑家園北門口的一塊約130平方米的健身場地。自從這塊健身場地建成后,他每天傍晚都會帶著小孫女來這里納涼玩耍。在金筑家園,居民們提到這塊新建的公共健身場地,也都像金才興一樣贊不絕口。
金筑家園老年人較多,健身場地是居民茶余飯后的主要休閑場所。位于金筑家園中心廣場的健身場地每到傍晚就會人滿為患,已經承載不了整個小區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前段時間,金筑社區積極協調建設局、文化站等街道職能部門,尋找小區周圍的“邊角地”“插花地”等閑置土地資源。最終,該社區通過廣泛征求社區居民意見、實地考察小區周邊閑置土地、組織居民代表召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在小區北門外側的閑置小廣場這塊“邊角料”上安裝一批健身器材,并通過“民生小事”項目申請應急類民生小事專項經費,將北廣場的地磚更換為塑膠場地,開辟出了一塊約130平方米的健身場地,滿足居民休閑娛樂需求。
便民斑馬線打通“回家路”
近日,家住金筑家園的沈大妹像往常一樣從富強農貿市場買菜回家,突然發現金筑家園北門口“出現”了一條嶄新過街斑馬線。原本飛馳而來的汽車看到有人過馬路,立即減速停了下來。據悉,這條斑馬線是金筑社區響應居民在“社情民意聯系日”提出的要求而增設的,大大方便了金筑家園居民的日常出行。
“小區北門門口沒有過街通道,出門去買菜的時候順路很方便,但是返回小區的時候走到北門對面,卻不能過馬路,就非常麻煩了。”在近期舉辦的“社情民意聯系日”現場,金筑社區居民謝泉珍反映了出行問題。據了解,位于金筑家園北門的陸步橋街是小區居民前往農貿市場、小學、社區醫院最方便的一條路,而北門口的陸步橋街沒有過街通道,居民從農貿市場等地返回小區時必須繞路到十字路口調頭。有些不愿繞路的居民直接在非機動車道上逆行,產生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方便居民出行、消除安全隱患,金筑社區聯系姑蘇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白洋灣中隊等職能部門聯合進行實地勘察,對道路設置情況、交通狀況等進行研判后,最終對道路進一步規劃,在陸步橋街金筑家園北門東側的路段上增設過街通道,并設置了斑馬線。走在新增設斑馬線上的謝泉珍贊不絕口:“沒想到在‘社情民意聯系日’上反映沒多久,就有了這一段斑馬線。現在買完菜回來不僅方便多了,也安全了不少。”
公共晾曬區“曬出”新風尚
“由于低樓層采光不佳,趕上好天氣,我們小區的居民們就‘因地制宜’曬衣晾被,出現各類‘花式’晾曬現象。其中,有在樹木之間拉繩子或在綠化帶上晾曬的,有將衣服掛在健身器材上晾曬的,有直接將移動晾衣架放在路上占道晾曬的,很不雅觀,也存在安全隱患。”金筑社區居民惠金根在“社情民意聯系日”現場向社區尋求幫助。
為切實解決小區居民晾曬難問題,杜絕不文明晾曬行為,金筑社區在白洋灣街道第二聯動工作站的支持下,通過網格員入戶走訪、傾聽民意,并聯合金陽寶地物業在小區內進行實地考察、規劃,采取集中規劃、分散定位的方式,在不影響居民出行、停車和小區綠化的前提下,選取了幾塊陽光充足又避免影響居民通行的地點,在小區空閑角落推出公共晾曬區,并制定了文明晾曬公約,引導轄區居民文明晾曬,“曬出”居民幸福感,“曬出”文明新風尚。“現在有了這個公共晾曬區,晾曬真是方便多了。”惠金根說。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