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103歲老人完成最后一捐:人各有歸宿金錢亦然 錢要用于更重要的事上
2022-07-27 07:55:21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wǎng)易微博

杭州老人方愛蘭走了,103歲。那天是2022年7月24日。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方老完成了令人動容的最后一捐——捐獻遺體用于醫(yī)學研究。她成為浙江省年齡最大的遺體捐獻者,這是用“最后的力氣”去幫助別人。杭州日報、杭州網(wǎng)、澎湃新聞、新華網(wǎng)等諸多媒體對此刷屏報道。

“散去身前身后物,一片冰心在人間。”方愛蘭一生未婚,所有的余錢陸陸續(xù)續(xù)都捐出去了,合計近40萬元。1980年代,她就開始資助湖州兩名患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兄弟,每個月從40多元工資中給他們寄10元生活費。1998年長江發(fā)生特大洪災,她看到消息,馬上通過新聞機構捐助災區(qū)3萬元。從2016年起,她開始資助寒門學子,幾年間陸續(xù)將30余萬元積蓄全部用于助學……

方愛蘭出生于1919年,就讀于東吳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方愛蘭后來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她主要在鐵路系統(tǒng)的學校任教,所以輾轉多地就職于多所學校,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多的學生。早在1980年她就退休了,由于退休較早,退休金并不高。歲數(shù)大了之后,她一直生活在養(yǎng)老院。

她獨自生活,向來簡樸;她對自己很吝嗇,對他人很大方。她有著極為通透的金錢理念:“我一個孤老太太,要那么多錢有什么用,還不如多做點有意義的事。”她認為,“人各有歸宿之時,金錢亦然”,錢要用于更重要的事上。

金錢要有最好的歸宿,“身體”亦然。方愛蘭生前在給學生的信中說:“器官捐獻是廢物利用,又是愛國的表現(xiàn),如果老年枯骨同樣能達到此目的,我誠愿死后履行器官捐獻……”器官捐獻、遺體捐贈,這是多么可貴的“廢物利用”!人活著,身體是有尊嚴的;人死后,遺體也是有尊嚴的——而最大的尊嚴,就是把遺體或器官捐獻出去,把“廢物”變成“活物”、變成寶物……

方愛蘭這樣的捐贈捐獻行動,就是最簡單、最純粹、最本真、最善良、最美好的公益慈善行為。

慈善公益,事實上有著“純公益”和“經(jīng)營性公益”之別。有組織的慈善公益,就需要經(jīng)營,否則的話恐怕難以運轉,當然經(jīng)營要合法,尤其要符合《慈善法》。而像方愛蘭那樣,個人出來做純捐獻,就是最樸素、最本真的“純公益”。

方愛蘭個人做最純粹的慈善,最后甚至捐出“自己”——還有比這樣的“裸捐”更“裸捐”的嗎?這實在是無與倫比,動人心魄!

一生為師,一生行善;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首席評論員 徐迅雷)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wǎng)站有關內(nèi)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wǎng)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lián)系QQ(992 5835),本網(wǎng)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內(nèi)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