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這里的學生真“高”!
2022-04-02 13:47:04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我從5歲就開始學著踩高蹺了!還去過鄭州表演兩次,舞臺又大又高級,想想都好興奮!”張鈺揚是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翟坡鎮小宋佛學校六年級的學生,他口中所說的兩次表演,一次是2018年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一次是2019年9月8日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

小宋佛高蹺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歷史悠久,發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蹺腿最高可達3米,綁蹺坐墻上、站立比一層房高。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更豐富,小宋佛學校自2014年起就將踩高蹺這一傳統文化項目引進了校園。

“引進時間早,但當時沒有專任教師、專門的課程和固定的時間,學生只能在放學后或周末練習;2019年,新鄉市推行課后延時服務,學校嘗試著把高蹺帶進課堂;2021年11月,高蹺正式成為小宋佛學校三年級以上學生的‘必修課’,并成立了高蹺社團,為學生們正式接受專項輔導和訓練開辟了新途徑。”小宋佛學校校長王文艷說。

為了讓小學生傳承這項技藝,針對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學校還定制了一批使用彈性好、韌性強的木頭定做0.6米到1.2米適合學生踩的高蹺。

小宋佛學校高蹺社團的專任輔導老師張福利告訴記者:“學校組建了高蹺社團,三到六年級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加入社團。每周三下午的課后延時服務期間,我們都會邀請小宋佛百花高蹺藝術團非遺傳承人,為孩子們講解小宋佛高蹺的歷史,手把手指導練習。”

為了保證學習、傳承的效果,在每個學期結束時,學校還會通過個人積分對學生進行期末評定。這樣,經過幾年的培養與鍛煉,在畢業時,小宋佛學校高蹺社團的學生都能完全掌握高蹺技藝。

“堅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我們所做的,就是讓非遺‘活’起來,把先輩留下來的,完整交給后人,做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好有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王文艷校長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肖 通訊員 龐珂 鮑偉 馬晨紅)

高蹺社團不定期舉行高蹺展示活動 馬晨紅 攝

關鍵詞: 這里的學生真高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