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紫陽小學與衢州市常山縣輝埠小學舉行跨地區教共體線上師徒結對儀式。
跨越幾百公里的“牽手”如何實現?
這還要得益于浙江省政府2022年民生實事項目“支援山區26縣和6個海島縣組建跨地區教共體結對學校500所”。
早在今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廳就印發了《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下達跨地區教共體結對學校及幫扶民生實事任務的通知》(浙教辦基〔2022〕7 號)。根據安排,常山縣共9所中小學成為上城區教育局的受援校。
3月3日,常山縣教育局率先組織了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受援學校的校長,赴各結對學校考察學習。期間,兩地教育局分別圍繞解決教師編制標準與實際需求矛盾、激發教師內驅力、學校崗位設置與職稱評審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常山縣9所受援校的主要負責人分別就師徒結對、跟崗鍛煉、線上線下示范課、集體教研及學生集體交流活動等進行了交流。
不僅是師徒結對,常山縣龍繞小學安排教師赴杭州市時代小學跟崗鍛煉、常山縣龍繞初中和杭州市丁蘭中學開展科學線上教研……教育行政部門“連線”后,兩地的支援校和受援校之間活動行程更是安排滿滿。
“本次云端上舉行的師徒結對活動只是結對幫扶活動的開始。”輝埠小學校長徐德飛說,接下來,兩校將同時在集體教研、線上拓展課程、學生集體交流、名師工作室等方面開展一系列活動。
為確保幫扶效果,在結對幫扶周期2022年至2025年中,每年度各教共體結對學校需要完成:兩校師徒結對,每所支援校至少安排3名優秀教師按1:3比例與受援校教師建立師徒結對關系,每組結對的師徒開展線上或線下傳授指導活動不少于5次;異地跟崗鍛煉,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師在支援校異地跟崗鍛煉,每名教師跟崗鍛煉時間不少于1個月;線上線下示范課,每所支援校向受援校開展同步課堂或送教下鄉示范課累計不少于10節;線上線下集體教研,每所支援校與受援校開展教師集體網絡研修或教師線下集體教研活動累計不少于10次;線上拓展課程,每所支援校向受援校共享1門用于課后服務的線上拓展課程;學生集體交流活動,受援校、支援校間開展學生集體交流活動(包括文體活動、勞動實踐、研學實踐等)不少于1次。
“接下來,常山縣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跨地溝通,落實經費保障,全力以赴做好跨地區‘教共體’幫扶結對這件事。相信在兩地教育人的努力下,本次跨地域‘教共體’一定能結出碩果。”常山縣總督學徐峰說。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同樣干勁十足:“我們有信心和決心,高質量推進跨地區教育合作交流,努力造就教育共富的典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林煥新 通訊員 徐德飛 姜峰)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