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模式、“名師云課堂”、多元課程……深圳市光明區教師們別出心裁設計新式教學,學生們樂學好問、汲取知識養分。自2月21日線上開學以來,光明區教育系統創新教學模式,為深圳做實做細做優線上教學工作提供了“光明經驗”。開展線上教學以來,深圳光明的課堂發生了哪些變化?
立足合作創新,參與課堂的教師更多了。光明區結合本區實際,積極探索教研、教學方式創新。馬田小學采用一人主講、多人協同的“1+N”線上教學模式,包含課前充分研討、課中全員參與和課后全體評課等。各班各學科網課配備主講教師和助教,安排有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擔任主講教師,其他教師擔任助教跟班聽課,對線上教學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學習。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光明分院還構建了“名師云課堂”,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來自全區150名學科名師線上展示150節覆蓋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二年級的全學科“空中課堂”。課堂面向全區師生開放,指導學校結合實際,合理利用國家、省、市、區各類優質線上教學資源。
受益于深度授課,學生學習更細化了。雖然線上教學的節奏放慢,但光明學子的學習深度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教師們從線上課堂與線下作業兩條主線出發,不斷思考與實踐。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光明)采用“15分鐘授課+10分鐘練習+5分鐘講評”的教學模式,配合深圳教育云資源平臺課程,努力保證新授課的教學質量。李松蓢學校利用班級小管家等小程序的學習監測功能,關注每一位學生在線學習與作業完成情況,對于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通過電話的方式及時聯系,一對一給予指導。
推進樂玩樂學,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為使云端課堂生動有趣,光明教師使出“渾身解數”。百花實驗學校教師嚴格貫徹學校“七生”課堂理念,充分利用騰訊課堂里舉手、簽到、畫圖、語音連線等功能,與學生在討論區深入互動。課堂內容緊密聯系生活,講授生動有趣,如語文課的師生互動朗誦,生物物理課的實驗實操,數學課的討論區搶答,讓學生上課更加專注。
深入開展五育并舉,讓課程安排更豐富。除文化課外,光明區各學校還設置了陽光體育運動、藝術鑒賞、生活技能提升等多樣化課程。中科附高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強大的科學家資源,開展線上“博士課堂”課程,開拓學生的科學視野。田寮小學重視勞動教育,不僅在每天上午、下午放學后安排半小時的家務勞動,還安排了每周一節的居家勞動教育線上課程。
注重溝通,用愛心守護學生。為穩定學生居家上課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光明區教育系統制定了線上教學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方案。在家庭教育方面,光明區通過家長學校熱線、線上家長會、教師線上家訪等形式,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在心理教育方面,光明區指導學校結合本校實際和線上教學特點,制定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全區學校每周每班開設一節20至40分鐘的心理健康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胡嘉怡 孔任 馮鈺程)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