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跑
2022-03-28 10:37:37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馬上開春了,黃土梁村今年的種植規劃我已經報到了鄉里。”北京農學院赴北京市延慶區大莊科鄉黃土梁村第三任“第一書記”宇峰說。惦記著鼓起村民的“錢袋子”,春節前后他已和學校的專家研討了多次。

2016年底,北京農學院響應北京市委組織部號召,選派科技處干部李志敏赴黃土梁村擔任“第一書記”,雙方建立了幫扶對接關系。多年來,學校發揮農業高校專業技術、人力、智力資源集聚優勢,形成了“教授工作站+專業合作社+低收入村”的協作推廣服務模式,構建了引智幫扶、科技助農的長效機制。2020年,該校黃土梁村幫扶案例入選聯合國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首批最佳案例。

科技助農,為村民帶來“搖錢草”

黃土梁村“藏”在大莊科鄉大山深處,山路九曲回折。村民過去靠種植果樹和莊稼過活,是典型的整體低收入村。

什么樣的科技成果適合“播種”到黃土梁村特有的黑沙土地上呢?在學校從事科技成果管理與轉化的李志敏請來學院專家團隊,經過反復討論和試驗,發現香草種植與加工項目引入黃土梁村具有潛在優勢。

“黃土梁村海拔偏高,晝夜溫差大,土壤礦物質、微量元素含量豐富,適合芳香類作物種植。”李志敏說。新作物的種植和加工不能太復雜,不然村民們容易打退堂鼓。“香草作物的育苗、種植、晾曬、花絲提取等工藝環節,都同傳統農活有相似之處,經過簡單培訓即可上手。”

北京農學院對香草有著10余年研究積累,精確掌握了繁殖、栽培、精油萃取等技術。“我們有信心通過種植香草,帶領農民增收,香草種植成規模后還可以對當地觀光旅游、民俗民宿等起到帶動作用,產業鏈可以得到充分延伸。”北京農學院香草專家谷繼成說。

李志敏和谷繼成一起提出建設香草產業特色村的設想。2017年春,村民劉殿臣家土地上試種的7種香草獲得成功;2018年黃土梁全村低收入戶參與種植金盞菊,當年從業勞動者人均增收9360元,戶均增收超過1萬元。

發展香草種植的成果,促進了產業輻射帶動。大莊科鄉周邊8個村先后啟動香草種植,創造就業崗位130余個,形成了集育苗、種植、銷售、觀光體驗為一體的香草產業鏈。

引智幫扶,山坡林地變“中草園”

2019年,李志敏任期期滿,青年干部王成到大莊科鄉黃土梁村接任“第一書記”。王成發現,雖然村里的耕地少,但是山坡上的林地卻不少,板栗、山杏、核桃成片。

“能不能在黃土梁村發展林下經濟?”王成立馬找來學校的田曄林副教授來黃土梁實地考察。田曄林建議黃土梁村可在林下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草藥。

2019年,村里拿出5畝土地試種北蒼術和木香薷,效果良好。2020年,黃土梁村在林下種植了蒼術、板藍根等10余種中草藥。

黃土梁村變身“中藥種植村”,不僅扮靚了鄉村環境,更讓村民增收致富多了一道“良方”。2020年,黃土梁村和河北一家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簽署了銷售合同,給村民帶來近20萬元收入。

在王成的奔走下,依托北京農學院“第一書記+知聯會教授團隊”模式,學校與黃土梁村共建“北京科技小院”,提供技術和經費對黃土梁村進行精準幫扶。

授人以漁,提升鄉村“造血”功能

要想讓村子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不能僅靠幫扶,還要讓村民們掌握技術,提升村子的“造血”功能。宇峰駐村后,北京農學院的教授們在黃土梁村的時間更長了。

香草種植加工專家駐村指導,針對黃土梁村金盞菊種植、采收、摘取、精油提煉等一系列技術環節,形成了整套技術規范。教授工作站專家團隊深入農戶、深入田間,手把手地教、一對一地示范,幫助農民種植戶熟練掌握了香草育苗、植物精油萃取和手工香皂制作等全流程技術。

記者了解到,北京農學院對黃土梁村的精準幫扶,是學校多年來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學校堅持全校一盤棋,在技術轉化、項目支撐、經費支持上提前安排部署,確保幫扶工作不斷線。

“‘第一書記’在村里,而他的身后是整個學校可以整合的資源。”宇峰說,“‘第一書記’可以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服務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策略,做到對接精準、施策精準、落地精準。”

2018年以來,北京農學院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近百個,示范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助力幫扶鄉村發展新產業或促進產業升級超過10例;4年來,學校集中培訓京郊低收入村“兩委”成員、駐村“第一書記”、致富帶頭人等共計1萬余人。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28日第4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