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雙減”后,如何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老師舒心?
2022-03-18 15:35:19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雙減”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除了需要家庭、學校、社會聯動以外,學校作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應該主動迎接困難、擁抱變化,而不能被動等待,更不能消極應付。面對一些難題,學校管理如何突圍?如何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教師舒心呢?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簡稱“銀河實小”)從課后作業變革、課后服務課程開發、暖心政策制定等方面作出有益的嘗試。

一、課后作業大變樣,讓學生開心

實施“雙減”以來,銀河實小嘗試了以年級組為單位的每日作業登記制度,統籌協調各門學科的作業總量,鼓勵學生在基礎性課后服務時間完成作業,力求不帶書包回家。同時,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創新作業設計活動,努力為學生設計質量高、趣味性強的作業。“雙減”以來,學生作業情況整體呈現出可喜的變化。

1.書面作業少了,實踐性作業多了

以前,高年級學生回家作業基本都是使用現成的配套練習資料,書面作業幾乎成為唯一的作業形式。對學生來說,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興趣。銀河實小數學組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梳理,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數學小調查、數學小實驗、數學小游戲、數學小閱讀,以此來替代書面作業,一方面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提升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

2.短時作業少了,長時作業多了

以往我們的作業形式以“即學即練”的短時作業為主,要求堂堂清、日日清,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上。實施“雙減”以來,為了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要求教師做到精講精練、作業分層,努力減少作業量。

因為有了課后服務,孩子有了更多時間來完成長時作業。長時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打破了學科邊界,還撬動了學習方式的變革。2021年秋季學期由科學組牽頭,各學科一起開展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項目式學習,全校3-6年級學生參加,主題是“停車系統—未來城市”。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到小區、酒店、停車場進行考察調研,用數學、科學、藝術等知識提出解決停車難的具體方案并制作出實物模型。

3.低階作業少了,高階作業多了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課堂還停留在低階思維教學,作業的設計還只是以知識的反復操練、理解和應用為主要目的,盡管能使學生考出好成績,卻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而高階思維教學,相應的作業應以培養學生反思、提問、求解、批判、決策等能力為目的,是學生體驗學習成就感、保持學習好奇心的重要途徑。

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語文組就開始嘗試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對即將開始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進行整體感知,按照作者的思路提取綱要、畫出思維導圖。這一過程中,學生個體的獨特理解力、思辨能力、文圖轉換能力、對文本的解讀能力等綜合素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個性化思維過程,內心的體驗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式學習更為深刻,因此這遠比學生通過簡單朗讀課文、反復抄寫字詞句段進行預習來得更為有效。

類似思維導圖的高階作業在銀河實小還有很多。數學學科的“數學編碼”,英語學科的“小小翻譯官”等,不但培養了學生高階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課后服務課程質量好,讓家長放心

銀河實小課后服務采取的是“1+T+X”模式,“1”指基礎性課后服務,周一至周五,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作業、預習、復習等,老師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T”指體育類拓展性課程,主要針對學生特點開展趣味項目的體育活動。“X”指興趣類拓展性課程,主要組織學有余力的學生開展興趣類社團活動。“T”和“X”兩類課程最受家長和學生歡迎,其中包括體育長短課、興趣拓展課、家長百業課等。

1.體育長短課

為了避免學生長時間坐在教室里影響視力和身體健康,學校在課后服務時段安排了以慢跑和跳繩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短課,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在此基礎上,每周課后服務時段再安排一次以年級為單位的體育長課,時間為50分鐘。學校開設了籃球、足球、田徑、羽毛球、乒乓球、形體、空竹等課程,學生可根據個人特長與興趣,以年級為單位走班選課。教師則根據自身特長,選擇自己擅長的課程開展教學,此外學校還根據需要聘請校外俱樂部專職教練擔任課程教師。這些課程,因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所以大受歡迎。

2.興趣拓展課

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享受豐富多樣的“X”課程,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開發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教師特長的特色課程,比如“星羅棋布”“四季之歌”“英韻口才”“愛科小發現”“樂海泛舟”“夢想童畫”等。我們采取了讓每位教師帶著“課程”走班的形式,讓每一個班級無論遇到哪一位教師都能享受相應的特色課程,讓孩子每天的課后服務課程變得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教研組合作開發特色課程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全校教師的工作量,教師在這樣的合作交流中發揮特長、深度研討,提升了課程研發能力。同時,各門課程充分利用學校硬件設施設備,如組織學生開展圖書館快樂閱讀、專業教室特色體驗、快樂勞動全員指導、口袋故事展演等活動,給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搭建成長和展示的舞臺。

3.家長百業課

在銀河實小,家長向來就有“編外教師”“校外高管”的美譽,家校關系特別融洽。家長早已不再是學校教育的旁觀者與監督者,而是同盟軍和合伙人。為了落實“雙減”政策,豐富學生課后服務的拓展課程,提高課后服務質量,銀河實小別具匠心地成立了 “銀河家長導師團”,每周五在“X”課程時段開設家長百業課。因為家長從事的行業很多,有醫生、軍人、律師、工程師、廚師、園藝師等,所以他們開設的課程門類特別豐富,深受學生喜愛。

三、暖心政策接地氣,讓教師舒心

“雙減”是國之大策,必須高質量落實,這勢必增加教師工作壓力,延長教師工作時間。面對這個“兩難”問題,學校如何通過優化管理給教師減負提質呢?銀河實小從學校文化、暖心管理、發展促進等方面發力,讓教師的職業生活舒心又有活力。

1.重識“我即銀河”,讓教師有榮耀

每個寒暑假,銀河實小的教師都有一項特殊的作業——“給校長寫信”,這是教師作為“學校的主人”表達自己的思考和建議的一種特殊方式。每期“教師來信”,校長都會認真反饋,可行的建議會立即采納,暫時還不能實施的也會作出解釋。這是一件小事,背后卻折射出現代學校管理“同治共管”的新境界。通過共建學校品牌,共歷學校發展,共享學校榮耀,“我即銀河”“以集體的方式站立”成為每位銀河教師的價值認同。

“雙減”是一項實施起來難度較大的工作,但當每位教師都以“學校的主人”身份去思考、去面對的時候,自然就有了大局觀念,有了主動承擔的責任感。“雙減”以來,近80%的學生參加了課后服務,42個班級全部開啟;“1+T+X”實施以來管理更加復雜,但全體教師全員參與、全心服務,有困難自己消化,這就是銀河實小教師“集體站立”的最好表達。

2.增設多樣服務,為教師解難題

“雙減”以來,教師一日三餐特別是晚餐成了難題。學校由此加強了后勤服務的力度,增加早晚餐的樣式,增加菜量,教師可以帶家人一起在學校食堂用餐。同時學校改革了考勤制度,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沒有課后服務任務的教師可以提前30分鐘離校。學校推行“零星假”,教師每個月有三次“兩節課以內”的零星假;增設教師子女“中考”“高考”“高校報到”各一天的假期,便于教師在重要時間節點陪同、照顧子女。這些暖心假期,實實在在減少了教師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管理的“溫度”。

3.“4+1”分層培養,讓教師有追求

學校對全體教師實施“4+1”培養工程,即通過“新苗工程”(教齡<5年)、“春華工程”(年齡<35周歲)、“秋實工程”(年齡35-50周歲)、“園丁工程”(年齡>50周歲)和“名師工程”(區級教壇新秀以上),對教師進行分類培養,關注新教師入職培訓,助力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加強名優教師高位發展,讓每一位教師在不斷進步與成長中獲得職業成就感。

同時,學校鼓勵教師自主成立專業成長共同圈,加強教研組建設,通過組本教研、圈內活動,強調合作共贏,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率,優化作業設計,在“雙減”背景下實現教師教學能力、課堂教學效率的“雙增”,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

管理,還有另一個表達,就是服務。“雙減”背景下的學校管理,更要重視學生、家長、教師的獲得感。只有著眼高處,想在細處,做在實處,著力在要緊處,確實服務好學生、引導好家長、培養好教師,才能真正落實“雙減”。

(葉青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人民教育》2022年第3-4期,原題為《“雙減”,我們這樣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老師舒心》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