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楊善竑代表:建立常態化督導檢查機制,脫下隱形變異培訓“馬甲”
2022-03-03 19:30:1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唐琪)“‘雙減’工作成效顯著,但隨著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的深化細化,一些地方出現了學科類培訓機構悄無聲息地轉入‘地下’或是換個‘馬甲’等隱形變異的現象,花樣繁多,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且有‘野蠻生長’的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對此十分擔憂。她調研了解到,部分地方未明確非學科類培訓的主管部門,導致非學科類培訓日常監管不到位,監管難度增大,“這些新問題新情況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減’政策的實施,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楊善竑今年計劃向全國人大提交關于深入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建議。她表示,首先需要建立常態化督導檢查機制。深入推進將“雙減”納入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的實施,持續推進監管落深落細。壓實屬地管理責任,特別是壓實街道、鄉鎮的責任,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納入社區街道網格化治理的內容,拓寬線索舉報投訴渠道。對發現隱形變異的培訓和不實的廣告宣傳,嚴肅查處,還街區、社區清凈的環境。

其次,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完成的任務,她建議將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納入社會綜合治理。“校外培訓轉入地下,‘一對一’‘換馬甲’等現象頻繁出現,給校外培訓的治理增加了難度。發現難、取證難、認定難、查處難。”她說,“建議由政法、網信等部門牽頭,建立健全‘雙減’社會綜合治理機制,加大綜合治理和網絡巡查監測和執法力度,采取精準的措施,讓轉入地下的校外培訓機構無處遁形。”

最后,楊善竑還提出,進一步規范非學科類培訓的管理;結合家庭教育促進法加強宣傳,引導家長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希望家長理性認識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特別是學科類校外培訓帶來的弊端。不盲目跟風、攀比,注重對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孩子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