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物理課堂呈現“三性”
2022-02-24 12:03:05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案例簡介:

《滑動變阻器》這節課建立在數字教材平臺和互動課堂功能的基礎上,發揮信息技術各項優勢。應用了彈幕發言、投屏展示、flash插件模擬組裝、照片采集上傳、視頻動態分析、練習收集反饋以及云筆記流轉等技術手段,合理、有效地把技術融合到物理課堂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三個階段中。又利用自制的led滑動變阻器,實現電流的化“隱性”為“顯性”,清晰地呈現了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有效部分及變化,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實施過程:

一、課前

(1)預習準備:學生課前完成預習學習單,并通過云筆記將學習單上傳,教師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備課,做到備課真正備學生。

二、課中

(1)情境導入:利用投屏技術演示自制變速風扇,提高了實驗現象的可視性,引導學生利用歐姆定律解釋風扇變速的原因。并應用彈幕技術,學生把滑動變阻器原理的猜想上傳,然后進行師生互動,共同揭秘原理。

(2)自主探究:學生應用flash插件將提供的配件進行組裝,截屏上傳建構好的滑動變阻器模型。組織學生對模型相互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優化模型。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究,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還領悟到建模的思想,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提升。

(3)分組實驗:小組合作制作調光燈并拍照上傳,小組代表交流上傳的作品。然后教師將采集的學生操作的視頻與學生一起分析,通過師生互動,分析滑動變阻器的動靜狀態及變阻情況,得出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

(4)演示實驗:利用投屏演示自制led滑動變阻器教具,通過自制教具將隱性的電流外顯,幫助學生理解判斷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化,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5)應用檢測:組織學生閱讀數字教材及拓展資料,利用圈畫功能實現自主學習。利用數字教材的習題檢測功能,實時統計學生答題正確率。通過數據分析,全面完整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調整教學策略。

三、課后

(1)筆記流轉: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后,利用筆記流轉功能互相交流與分享。

(2)評價反饋:根據學生課堂檢測的反饋,布置分層作業。

案例反思:

本節課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豐富的學習支架有效引導了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借助了flash插件完成模型的建構,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加了課堂的創新性;即時的數據收集、統計及分析實現了數字化教學的高效性;前置、后置作業的云筆記流轉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體現了智慧課堂的強交互性。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使課堂呈現“三性”,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前行。(作者單位系上海市寶山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