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高校、中學聯手榮獲自治區級基礎教學成果特等獎
2022-02-21 16:33:01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壽強 記者 歐金昌)日前,廣西教育廳公布了2021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等次評定結果,由南寧師范大學、貴港市覃塘區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聯合申報的項目《鄉土化、課程化、一體化:鄉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28年探索與實踐》榮獲特等等次。

據該項目負責人、南寧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盧錦珍教授介紹,蒙公民中作為一所鄉村學校,長期以來自覺開展并不斷思考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實施途徑和效果,以適應國家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南寧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攜手蒙公民中并聯合其他院校專家開展長期合作,從1993年起,通過探索反思、建構方案、實踐檢驗,走出了一條在鄉村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可行之路。

該項目主要通過以下途徑解決3個主要問題。一是深度挖掘本土資源,構建鄉土化、特色化鄉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內容,通過挖掘本土資源,豐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以本土特色資源來促進鄉村學校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二是多類課程共同托舉,構建鄉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載體,通過將場館、社團、活動等課程化,結合學校的特點和需求,使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三是內外生態共育共享,打通了校內外聯動的鄉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通道,充分利用校外的本土資源開展校園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并將成果對外開放,改善了鄉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生態。

在南寧師大初教院項目組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蒙公民中積極挖掘當地名勝古跡、傳統生產生活器具用具、壯族文化元素、本地民俗風俗等本土本民族教育資源融入《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壯語文》和其他學科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先后建成了“那博物館”“民族文化長廊”“民族文化小廣場”等場館,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場館課程;同時,學校創建了“壯美如畫”“壯美樂章”“壯美納米”等美術、音樂、化學等7個學科社團課程,引導學生探究本土本民族文化元素隱含的學科知識。在項目帶動下,蒙公民中教師帶領學生收集整理了86冊抄錄于清道光年代的壯族《道書》,對這一當地古籍做了搶救性保護,還自編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教育讀本《情滿壯鄉——山南里》等,為當地農民和回鄉青年辦了8期壯文和科技培訓班,開創了校內校外共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育人一體化局面。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