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教授進企業:把車間“難題”變科研“課題”
2022-02-17 18:03:0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這臺機器前面的刀片角度與后面不一致,會影響播種效率。”“這個罩殼后面采用模具制造,標準化程度更高,成本會更低。”近日,湖北省科技特派員、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廖慶喜趕往湖北通山縣,在當地企業的車間里,為技術人員詳細講解如何改進設備。

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持續開展“鄉村振興荊楚行”活動,一批專家教授作為科技特派員走出校門、走進工廠,把車間“難題”變成科研“課題”,助力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

去年8月,廖慶喜跟隨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星光玉龍機械(湖北)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發展難題,尋找攻堅痛點。星光玉龍的負責人許玉國坦言,沒有創新技術、缺少專業力量,在產品核心技術開發及市場服務上亟須幫助,是眼下的發展瓶頸。

“學校組織‘鄉村振興荊楚行’就是要立足湖北,把自己‘家門口’的事情做好。”廖慶喜說,科技特派員不是到田間地頭散步“湊熱鬧”,而是要找準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的實際問題。

鄉村振興服務隊和星光玉龍在“油菜—小麥—水稻—蔬菜直播機生產”“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精準對接。企業有需求,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廖慶喜和團隊立即行動,一起探討解決技術、工藝難點。

一年來,廖慶喜和團隊一起,在油菜精量直播機的產業化上投入大量精力,逐步解決了一系列研發難題。同時,結合企業的技術薄弱環節,為車間熟練工開展技術培訓,并與企業合作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師生活躍在每一條生產線上。

從技術交底、工藝制作、零部件供應到生產考核、測試定型、現場試驗,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的科技特派員參與了大量一線工作。

“這個犁開溝效果如何?”“這個驅動輥還需要改進嗎……”生產出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機后,廖慶喜和團隊迫不及待地來到車間,了解檢測性能和試用情況。

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雖有期,校企合作的未來卻無限。在通山縣政府支持下,校企雙方聯合組建通山縣新農機產業發展研究院,依托該縣農機龍頭企業,打造農機裝備產業鏈,以產業急需和“三農”急用為主要方向,完善農機主導產業的產業鏈全景圖,科技特派員也有了更大的發揮天地。

“有華中農大和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支持,讓我們有信心重振湖北農機制造業輝煌。!”許玉國興奮地說,接下來,企業將在科技特派員的推動幫助下,繼續轉化更多華中農業大學的科研成果,為農業機械賦能鄉村振興作出更大努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程墨 通訊員 蔣朝常尚紫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