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鄉村學校“音樂+X”跨學科教學研究
2022-01-27 10:39:02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案例簡介:

本案例選自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古韻新聲》,采用跨學科的課程設計理念,嘗試將音樂學科的歌唱教學和語文學科的古詩教學有機融合。技術支持的教學組織是本節課的亮點。教學實施突出音樂學科特點,以歌唱為主,在拓展環節中,圍繞“古詩”,力圖通過有趣的課堂活動點燃鄉村小學生學習我國古詩的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并能主動去學習、了解、掌握我國古詩詞的基本常識,同時,還蘊含了德育功能。

實施過程:

1.導入:視頻激趣

出示圖片: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嫦娥五號的合影圖片,提問學生是否認識?播放視頻:嫦娥五號探月簡介,讓學生說一說對月亮的了解?試一試背誦包含月亮的古詩詞。揭示課題。

2.新授:學唱歌曲(用智能手機操控課件讓教學過程更便捷、流暢。)

學生從聽覺出發整體感知歌曲的情緒及特點,感受音樂與古詩中的“起承轉合”之美,以鋼琴和老師的帶唱為主要教學形式。本環節為常規音樂課歌唱教學,故不加以詳細描述。具體步驟是:初聽歌曲、演唱歌曲(唱法指導、難點突破)、聲勢節奏訓練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全程使用智能手機操控課件,不用奔走于鋼琴和操作臺之間,給音樂老師們提供了極大方便,原來即使是使用翻頁筆,也播放不了視頻。

3.鞏固:表現歌曲(學生選擇合適的小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運用傳屏、同屏技術組織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表演狀態,使教學更高效、直觀、生動。)

學生分組展示時,教師用手機錄制,再運用手機與交互式白板傳屏、同屏技術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在課堂中就能看到自己的表演,并進行自我評價,因為自己眼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或許是不一樣的,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對鄉村學生,他們很驚奇,也很喜歡這個環節。

4.拓展:詩海拾貝

活動一:古詩詞擂臺賽(教師運用交互式課件組織教學,融入趣味競爭、游戲化教學等元素,用好人機互動功能,鼓勵學生參與、思考。)①背誦大比拼,直接用希沃白板“學科工具”菜單中的“古詩詞”功能,檢測學生從一年級到現在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背誦掌握情況。②“詩仙”李白:教師課前用希沃“課堂活動”功能設計“選出李白寫的詩”活動,讓學生上臺在交互式白板上進行PK。

活動二:古詩小貼士(教師運用在線平臺組織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詩歌的基本常識。)教師提前制作好關于古詩詞的PPT,每一個常識點都使用超鏈接鏈接到秒懂百科等平臺,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層次表現,隨時調用,因材施教,教學更靈活、開放。

5.實踐:古韻新聲

學生嘗試用《靜夜思》的旋律來唱別的古詩。

6.作業:班級才藝秀 (技術支持的學習交流:利用社群或空間展示作業,讓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在家錄制演唱表演視頻上傳到班級優化大師等平臺。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線討論、交流。目前,這在鄉村學校大面積實施還有點困難。

7.小結:主題升華 共同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學生說,教師說,點題:中華古詩,源遠流長,你來吟誦,我來唱!

案例反思:

只思考教育,而不去思考支持教學的技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味追求技術,而忽視教育教學,也是不可取的。教育技術不能僅停留在學習環境,而要嵌入學習系統中去。不基于學科特點,不結合學生實際,不考慮學校環境的課程設計也是不科學的。

鄉村教師,更應該主動把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用腦教,用心教,二者有機結合,靈活運用,這樣,才能讓鄉村娃在眼界、思維等一些關鍵核心素養上不至于落后城市娃那么遠!(作者單位系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思源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