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百校聯百縣 科技富鄉村
2022-01-08 08:57:38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捂熱一方冷水魚,讓漁場產值實現“三級跳”;先后引進9個項目,讓麻城老米酒走出大別山區;采集5萬多件標本,把綠松石變成竹山百姓的“致富石”……

這是湖北省教育廳推進實施“百校聯百縣——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計劃”中的系列成果。為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優勢,著力解決鄉村振興中的實際問題,湖北省教育廳經過周密調研、逐項評審,共確定了農業產業等10個領域的1502個高校科技支撐服務鄉村振興項目,參與高校101所,覆蓋縣市104個,著力探索校縣聯合、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服務項目精挑細選——

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張教授是用心在捂熱我們的冷水魚!”湖北省建始縣花坪野三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魚老板田大才動情地對記者說,“沒有他,就沒有富硒冷水魚的成功。”

志愿到建始縣開展產業幫扶工作伊始,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張學振便開始冷水魚養殖的技術攻關。經過刻苦鉆研,冷水魚生態養殖環節中的人工催產繁殖、受精卵孵化、苗種培育、飼料研發、魚病防治等關鍵技術難題被他逐一攻克,并總結出“山區冷流水生態養殖”的產業幫扶模式。漁場由此獲得了快速發展,產值實現了從1000萬元到2000萬元再到3000萬元的“三級跳”。

鄉村經濟發展千差萬別,如何真正對接當地需求、解決難題,讓服務項目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記者了解到,湖北省教育廳精挑細選、層層把關,逐校了解高校科技支撐農業農村發展情況,聽取高校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建議,深入涉農高校、有涉農專業的高校和部分高校聯系點調研,最終建立“一評定二審核”的立項制度。

湖北省教育廳科技處負責人介紹,通過“一評定”評審高校申報的項目,最終圈定入圍項目1502項;“二審核”的流程是,項目確定后,先由高校組織專家以項目目標是否明確、任務是否具體、措施是否可行、效果是否可量化為標準,逐項審核項目任務書,再由教育廳組織專家逐項審核項目任務書,共退回修改不合格項目任務書239項。

嚴格的制度催生有效的項目。各高校、各項目組深入田間地頭、生產車間、農戶家庭,開展地情民意調查研究,不斷優化科研路徑,制定可檢查、可量化、可考評的實施方案。

據了解,華中農業大學自參與幫扶建始縣以來,充分發揮農科教優勢,促成該縣實現魔芋、茶葉、獼猴桃、馬鈴薯、高山蔬菜等過億元產業5個。

服務對象滿意優先——

建立“雙評價”項目結題制度

“我的家鄉麻城在大別山區,經濟發展原本就有些薄弱,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作貢獻,造福家鄉人民。”看到家鄉的老米酒由于保質期短、品牌力弱等原因,一直被藏在深巷,湖北工業大學教授陳茂彬又心痛又著急。

陳茂彬發現,延長保質期是老米酒走出麻城的關鍵。他便帶著老米酒的樣品一頭扎進實驗室,研發出熱灌裝殺菌技術,讓原本僅有3個月保質期的老米酒,平均保質期延長至一年。如今,老米酒已成為麻城木子店全鎮產業發展的引擎和重要支柱,老米酒產業常年就業人數超過1000人,上下游對接產業從業人員也在3000人以上。

為了讓家鄉產業更加多元,陳茂彬團隊先后引進9個項目,帶動當地400余名農民工就業,逐漸形成茶油、魚面、菊花芽菜等多個產業鏈,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被當地政府、企業和百姓一致稱贊為“義工教授”。

“百校聯百縣”行動中,服務對象的滿意度一直被放在首位。在湖北省教育廳的規劃里,該指標也是項目結題時的重中之重。為此,省教育廳創新項目結題制度,建立以實際成效、服務對象滿意度為主要指標,服務對象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的“雙評價”制度。

“要以群眾是否得實惠、地方是否有發展為評價導向。”湖北省教育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結題評審主要評價項目的質量、績效和貢獻,審核項目組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并征求服務對象的意見。項目結題時,按照項目組提交結題報告、高校評審、教育廳審核3個步驟進行,教育廳組織專家審核通過后,才能予以結題,并頒發結題證書。

目前,湖北高校涌現出一大批“陳茂彬式團隊”,他們奮戰在鄉村一線,開展扎實的科研實踐,依托科技創新發展特色產業,努力實現省教育廳設定的“聯系一批合作伙伴、服務一批農業經營主體、轉化一批農業科技成果、扶強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提高一批鄉村人居環境、提升一批鄉村文明水平、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樹立一批科技服務典型”的總目標。

形成長效機制——

政策向鄉村振興項目傾斜

“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綠松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楊明星下定決心,要改變竹山縣濫挖賤賣綠松石的亂象。為此,楊明星帶領團隊耗時3年,踏遍礦區,采集了超過5萬件礦石標本,最終研制出全球首個綠松石分級國家標準,并幫助竹山縣全面編制綠松石資源保護及有序開發規劃。

經過楊明星的“點石成金”,綠松石已成為竹山縣第一大支柱產業,成為當地百姓的“致富石”。目前,竹山縣各類綠松石經營商戶達5000家以上,綠松石從業人員5萬余人,綠松石產品占國內市場的80%以上,形成了近50億元的產業規模。“我們將繼續完善竹山綠松石地理標志保護,這樣才能追根溯源,維護產業良性發展。”楊明星對此充滿信心。

“百校聯百縣”行動是湖北全省人才下基層、服務鄉村振興的縮影。如何推進行動持續發揮作用,形成長效機制?湖北省教育廳從3個方面高位推動,精準施策。

一是搭建項目管理云平臺,對每個項目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項目立項、變更、實施、結題、成效、評價等各環節均可在網上辦理。二是將“雙一流”建設經費、科研項目計劃等向鄉村振興項目傾斜,以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大學等高校為項目實施示范單位,孝昌、五峰、建始等縣市為項目實施重點監測地區,通過政策激勵、示范單位引領、監測重點地區等方式,有效激發高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發揮行動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組建湖北省新農科建設共同體,整合共享湖北地區專業學科資源,夯實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基礎,深層次長遠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湖北高校的步伐從未停歇:長江大學與石首市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推廣“稻+鴨+蛙”綠色生產模式;武漢大學教授朱仁山與鄂州市合作研發水稻新品種“易兩優311”;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向華研究智能電源,將給企業帶來10億元的經濟效益;黃岡師范學院教授鄭永良將芭茅草變廢為寶,教村民在稻田里種出蘑菇;武漢輕工大學教授王學東擔任科技副縣長,讓“鄖陽紅薯粉絲”“秦巴金玉米”等鄖陽特產走出大山;三峽大學教授鄧張雙挖掘橘醋功能成分,幫助宜都橘醋銷量連年翻番……

“實施‘百校聯百縣’行動,是組織高校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推進鄉村振興的實際措施,也是推進高校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為基層辦實事的重要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百校聯百縣”的示范牽引,將進一步引導高校聚焦國家和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讓廣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更多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一線開展科研教學實踐。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08日第1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