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29日訊(見習記者 張欣 記者 高眾)今天,教育部召開“辦實事見實效”系列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大位村小學的校長馬靜就農村小學廁所改造工作介紹經驗。
馬靜表示,2019年以來,修武縣積極落實中小學“廁所革命”行動計劃,將校園“改廁”工作列為重要民生工程,投入1335萬元,使全縣149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廁所全部改成了水沖式衛生廁所,校園廁所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學校師生自己動手對廁所及周邊進行美化,實現一廁一特色,賦予廁所文化內涵。
據介紹,大位村小學一是建好衛生廁所,改善如廁條件。旱廁改成了水沖式衛生廁所,加裝了鋁合金門窗,安裝了排風扇,實現了通風采光無異味;安裝了蹲位隔板和廁門,保護了孩子們的隱私;女生廁所增加了蹲位數量,男生廁所設置了獨立小便斗并安裝隔板;廁所配備獨立的洗手池,方便學生清洗。
二是聚焦學生主體,發揮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各個場所的育人功能。結合新廁所建設,學校結合“以美育人,愛黨愛國”的教育理念,美術老師自己動手,以廁所墻壁和屋頂為畫布,彩繪出激發孩子們夢想的空間。男生廁所是藍天白云,寓意心胸豁達,天地廣闊;女生廁所是夢幻星空,寓意充滿希望,勇于探索。同時,將廁所旁邊的教學樓墻壁彩繪成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圖案,廁所及周邊空間整體設計成“科技夢·中國夢”,使廁所外墻與教學樓、辦公樓墻體的航天火箭、天宮空間站設計相互輝映。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創造意識,由學生將廁所男女標識牌設計捏制成火星、水星等星球形狀。我們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航天夢、科技夢、強國夢的種子,厚植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是用好衛生廁所,提升文明風尚。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文明如廁意識、勞動意識,老師們以學生喜聞樂見、容易記憶的方式,自編自創朗朗上口的大位村小學《如廁三字經》。學校把清潔廁所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手段,安排高年級學生輪流值日,打掃維護廁所衛生,要求低年級學生學習掌握如廁注意事項,尊重愛惜哥哥姐姐的勞動成果,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此外,學校還經常開展“小廁所、大文明”主題班會,讓學生討論提高文明意識的心得,不斷促進自己進步。我們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改造后的廁所一經亮相,深受學生喜愛。
“一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片街坊鄰居,讓衛生文明之風在鄉間流動,為鄉村文明作貢獻。”馬靜說。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