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自己畫的鼻煙壺,鼻煙壺上畫的是北京大學的博雅塔。”12月19日晚,第二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盛典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播出,這場持續了8個月的青少年素質教育展示活動正式落下帷幕。活動現場,來自新加坡的北京大學留學生陳瑞敏正興致勃勃地講述多年前自己因為一個鼻煙壺而愛上中國文化的故事。
中國文化,世界傳播。今年4月,由中國教育電視臺、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主辦的第二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正式啟動,邀請中外青少年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
唐詩宋詞、中國武術、抗疫故事、航天精神……17萬名青少年,17萬個“中國故事”,向世界勾勒出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讓世界體會中國深厚底蘊
“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像清泉流進我心窩……”4月12日,在第二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啟動儀式上,西安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小學生緩緩吟唱著這首《古詩里的春天》。
北京通州區梨園鎮中心小學的許墁悅選擇了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為一個祖籍南京、生活在北京的“異鄉人”,她對詩中的感情深有感觸。
如何翻譯才能準確傳遞王維當時的思鄉之情?如何選擇停頓和語氣才能讓這首詩被其他國家、其他文化的人所接受?如何著裝才能將更多人帶入詩詞的意境?
在父母的幫助下,許墁悅查閱了多個翻譯版本,對比了中外不同譯者的選詞和理解。“這個過程也讓我體會到中國詩詞的美妙。”許墁悅說。
第一次體驗中英兩種語言的對比,第一次體會中外文化的碰撞,第一次思考古今時代的差異。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給他們創造了很多“第一次”。
在才藝展示環節,來自廣州的王祉嫣用琴弦演奏出中華韶音;來自深圳的許心姚一邊書寫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一邊用英語解讀每種動物的寓意;來自黑龍江的趙美伊在“盛唐樂師”的伴奏下,現場展示書法作品;來自濟南的董齊子墨扮成老生,唱起了京劇《淮河營》……學生們發揮奇思妙想,從視覺、聽覺甚至“味覺”上,展示中國文明。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有責任用英語傳遞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讓中國故事與時代發展的步伐一并前行。我希望能向世界講述當代的中國精神,讓世界對我們有新的認識。”福建晉江市華僑中學初一學生莊語萱道出了學生們的心聲。
帶世界感受中國博大精神
從航天成就到抗疫成果、從中國女排到家鄉英模、從中國奇跡到中國精神,學生們用流利的表達、敏捷的思維、清晰的觀點,讓來自不同國家的點評專家們贊不絕口。
初中組學生原宇航的演講圍繞“偉大的中國精神”展開,從中國的航天成就到抗疫成果,深情講述了一名中國學生的使命擔當;高中組學生郭浩瑩在演講中結合東京奧運會和抗疫時事,詮釋了永不放棄、團結一致的中國精神;大學組學生馬爽以頑強的中國女排為切入點,講述了中國人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寶貴傳承。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形象大使,同時也是兩屆活動點評專家的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潘維廉見證了兩年來參與者們的變化和成長。“今年的活動,不僅報名人數較去年大幅增加,同學們的才藝也更加豐富。”其中令他最為感動的,是學生們講述中國故事的熱情。
潘維廉認為,中國的青少年要想更好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不僅要了解中國,還要了解世界,“將講述的中國故事個性化,故事就會更加打動人,讓外國聽眾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消除西方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
在活動盛典現場,記者見到了大學生組的一等獎獲得者——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陳勵澄。作為一名國家電網職工的子弟,陳勵澄親眼見證了中國電網的建設奇跡,親身感受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他的故事就來源于自己的經歷和父親的工作。“我想通過自己的中國故事,來觸動世界各地人們的心靈。”陳勵澄說。
“希望大家能夠成為學貫中西的全球公民,在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成為真正擁有全球勝任力的一代。”本屆活動點評專家之一何勇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向世界展示中國多元文化
“來中國之前,我是從功夫電影里了解中國的。印象里,中國古老而神秘。來到中國以后,我才認識了真實的中國。”來自喀麥隆的留學生沙力,4年前如愿來到中國學習。在這里,他不僅圓了自己的“武術夢”,還成為了一名“中國通”。在學習之余,他將自己在中國的見聞和感受編成歌曲、拍成視頻,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對于沙力來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像是為他量身打造——中國詩詞、中國武術與說唱音樂的融合創新,不僅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感染力,更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你最喜愛的中國經典著作是哪一部?”
“如果來你家做客的朋友不喜歡中國茶,你會怎么辦?”
每一位留學生,都可能面對點評專家的隨機提問。
從《西游記》到《紅樓夢》,從講解茶道到分析曲藝,留學生們的回答也給點評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中國文化,他們不是單純地喜愛、模仿,而是主動地融合、創新。
最終,20位留學生通過誦讀關、表述關、才藝關層層考驗,進入到最后的環節。這20位留學生來自19個國家,他們身上不同的原生文化,賦予了中國故事更加強大的穿透力與說服力。
迪倫·沃克是位土生土長的美國小伙,但他的中文卻說得字正腔圓,這是因為漢語是他的童子功。5歲那年,沃克在華裔鄰居家讀到一本中文兒童書,這讓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學起了漢語。為了深入了解中國的社會風俗和文化底蘊,沃克考進了北京語言大學,開始了在中國的留學生活。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留學生的加入,使中國故事增加了新視角,具有了新的內涵,一定能讓中國故事傳得更遠。這也是本屆活動增加留學生組的意義所在。”本次活動點評專家之一趙楊在接受采訪時說。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5日第2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