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下 稱通知)時指出,要強化師德和教育教學要求,堅持將師德表現作為首要條件,將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基本要求,提高教學業績和教學研究在評審中的比重。突出質量導向,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破除“五唯”和“SCI至上”。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進一步構建分類分層的職稱評價體系。要根據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需要,結合學校發展實際,科學設置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等各類型教師崗位。結合學校特點和辦學類型,按照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學科教師的特點和職責,建立分類分層、各有側重的職稱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評價不同類別、不同層次教師的實績和貢獻,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按照國家改革要求和“干什么、評什么”原則,逐步將教學人員入軌高等學校教師職稱系列開展評聘工作,嚴格規范科研職稱系列評聘范圍。強化職業院校技術技能要求,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根據《指導意見》,對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教師,以及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等,可建立職稱評價綠色通道,在嚴把質量和程序前提下制定評價標準,暢通人才發展通道。
破除“五唯”和“SCI至上”
通知要求,強化師德和教育教學要求,堅持將師德表現作為首要條件,將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基本要求,提高教學業績和教學研究在評審中的比重。突出質量導向,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破除“五唯”和“SCI至上”。不得將出國(出境)學習經歷、人才稱號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得簡單將論文論著、科研項目等業績成果的數量和規模作為門檻條件,探索將項目報告、技術報告、學術會議報告、教學成果、著作、論文、標準規范、創作作品等多種成果形式作為代表性成果,突出評價代表性成果質量、原創價值和對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情況,可結合實際建立學校的高水平期刊目錄和高水平學術會議目錄。職稱專業名稱應按照國家高校專業目錄規范設置。
根據《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和有關規定,高校應按有關規定自主設置專業技術崗位、確定崗位結構比例,結合崗位空缺情況開展教師職稱評審,將通過評審的教師聘用到相應崗位,保障薪酬及相關待遇,實現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有效銜接。
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工作評審
通知強調,要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工作評審,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職輔導員職稱評審分別納入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體系。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把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育人效果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做好統籌規劃,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確保平穩過渡。不能及時完成職稱制度文件修訂工作的,須在2021年度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方案中明確需要調整的內容,確保學校的評審辦法、標準條件與國家和省的教師職稱政策要求一致。
據悉,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教育廳將加強對全省高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監督,適時開展現場抽查和專項檢查。對評審工作措施沒落實、標準沒執行、程序不規范,造成評審質量低下、投訴較多以及抽查檢查中發現問題比較嚴重的高校,將按規定暫停自主評審工作直至收回評審權。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霞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