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廣州女孩成為首位在幾內亞比紹聯合國機構大樓工作的中國人
專家鼓勵更多中國青年去國際組織競聘“上班”
幾內亞比紹,非洲大陸邊緣的小國。從廣州到幾內亞比紹,潘楚盈成為第一位走進幾內亞比紹聯合國機構大樓的中國青年。在這里,潘楚盈既面對著新環境帶來的沖擊,體會到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也發現即使是在這樣的小國,依然能看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國際組織工作的經歷,讓她看到了更加多元的世界,培養了國際的意識。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聯合國會費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但是相比之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工作的中國人數量卻普遍偏低。學者期待,未來有更多中國人赴國際組織工作,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第一位在幾內亞比紹聯合國機構大樓工作的中國人
在踏上幾內亞比紹的土地之前,潘楚盈并沒有想到自己會是第一位在幾內亞比紹聯合國機構工作的中國人。
“我的專業是國際發展,主要研究全球范圍內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策略的設計。非洲是一個各種發展理念的‘試驗地’,在非洲參與國際組織工作將是職業生涯一個挺好的開始。”就這樣,從小生活在廣州的潘楚盈來到幾內亞比紹。
相比于日內瓦、曼谷,甚至是鄰國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國際組織中的亞洲面孔都少之又少,而中國人更是沒有。幾內亞比紹是聯合國宣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雖然做了心理建設,但初來幾內亞比紹還是讓潘楚盈驚訝于像是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她告訴記者,當晚上坐飛機來到其首都比紹時,下面一片漆黑,沒有一點燈光。航站樓就是平房,海關甚至連電腦都沒有,出入境時間還是工作人員手寫。非洲雨季的傾盆大雨讓城市泥濘,缺乏公共交通和道路建設,沒有車幾乎是寸步難行,停電停網更是常有的事。
總統府的大樓上寫著“中國援助”
潘楚盈所在的是聯合國“駐地協調辦公室”(Resident Coordinator Office),其主要功能是協調聯合國各個分支機構的資源,在當地政府部門和聯合國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讓聯合國以整體的面貌,參與到當地的發展過程中。
因為工作原因,潘楚盈曾進入幾內亞比紹的總統府,見到了總統。
“見到總統其實并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讓潘楚盈感到奇妙的,是總統府的大樓上寫著“中國援助”(China Aid)。在異國他鄉,祖國的名字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在這個國家權力機關的大樓上,讓潘楚盈有一種“神奇”之感。除了總統府,中國還援建了國民議會宮、國家體育場等地標建筑。
“中國對幾內亞比紹的影響力其實在很多細微處。”潘楚盈告訴記者,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空調、手機、打印機,大到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都能看到中國的痕跡。最讓潘楚盈“恍惚”的,是她在街上看到當地居民穿著美團外賣的服裝和各類印著中文的文化衫,“但當地居民根本就不知道衣服上寫的是什么”。
期待更多的中國人到國際組織工作
在潘楚盈看來,有機會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工作最重要的是意識和思維的拓展:“你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人,多元的世界,這讓人變得包容,更有國際意識。”
實際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選擇去國際組織實習和工作。根據《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20年北京大學共有73名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或任職,分布在40多個不同機構。在2019年,北大共有89人到國際組織實習或任職,人數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同樣積極培養國際組織人才,引導、鼓勵青年學生赴國際組織實習和工作。但是,在國際組織任職和工作的中國人數量依然偏低。據聯合國數據,在聯合國及其各分支任職的中國籍職員1384人,僅占總量的1.18%。中國在聯合國的任職人數與美國(5459人)、法國(4364人)、英國(2534人)等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這與中國的人口和國際地位都是不相稱的。
北京大學博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官員孟文婷告訴記者,聯合國是反映國際政治的鏡子,聯合國內中國職員的情況,也是中國在國際政治中角色的反映。準確來說,中國在國際組織中初級和中級的正式職員比較少,該群體類似于國內部門的業務骨干,這是我國未來加強向國際組織輸送人才的目標崗位。
“大國青年應該擁有世界胸懷,同時我更想說,國際組織不止在紐約、日內瓦、維亞納。”曾在南蘇丹、肯尼亞等地區訪談和實踐的孟文婷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有更多青年人可以在國際組織的一線工作,走向基層,到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自己的價值。”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羅艷華向記者分析,隨著我國海外留學人員的增多,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派學生到國際知名高校交換、學習,我國具有競聘國際組織崗位條件的人員增加,有更多的中國籍職員加入國際組織。
在羅艷華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符合我國在國際社會日益上升的地位和影響力,“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青年人,樹立全球發展觀,勇于加入國際組織,通過其平臺實現遠大抱負。”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梓青)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