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雙減下 學校該如何發揮好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作用呢?
2021-11-16 11:25:4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雜志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引發廣泛熱議和強烈反響的“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廣大中小學正按照有關部署深入推進。在師生看來,這一政策不僅重新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公共屬,將教育主導權還給了學校,且在很大程度上為家長減輕了經濟及精神負擔。應該說,政策實施效果良好、前景可期。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學校、教師及家長并未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存在被動落實、機械應對等現象。那么,學校該如何發揮好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作用呢?

尊重教育規律,構建良好生態。曾幾何時,一味追求學業成績成為教育生活的主流乃至唯一。在很多地方,教育喪失了理、自然、和的品質,逐步演化為盲目狂熱、急功利的技能訓練營,包容差異、以常心對待教育的良好生態被破壞了。因此,“雙減”首先需要摒棄“立竿見影”的觀念、“揠苗助長”的做法,理冷靜地捍衛教育的原點精神,用質樸的成長規律因材施教,在常態的教育堅守中回歸正常、靜待花開,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自主、可持續發展。

整合教學內容,塑造高效課堂。“雙減”的關鍵在于解決好學校的課堂教學問題。課堂教學優質,學生才會卓越。落實“雙減”需要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同時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培養學生自主學能力,使學生能夠以自身的成長節奏學,健康成長。

推進系統治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課后服務延長了工作時間,教師的擔子重了、壓力大了。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應系統思考、綜合治理,解決教師數量不足、管理不科學等問題,同時引入增值評價,不搞均主義,形成“要想減負成功,先為教師減負”的基本共識,保障教師合法權益,使教師把“雙減增效”內化為自覺的日常行動。目前,已有學校實行教師輪流課后服務、彈上下班等制度,值得借鑒。

因地制宜,創建高質量課后服務體系。課后服務質量決定“雙減”成效。課后服務絕不是簡單地看住孩子、解決放學后無人接的問題,而是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長路徑、挖掘潛能,發展其核心素養。課后服務可以分兩種:正常下班后的托管看護、作業輔導、課外閱讀、社團活動等普惠服務屬于基本服務,費用可由政府財政保障;同一時間的特長發展、拓展延伸、興趣小組以及延時和暑期托管等個化服務屬于拓展服務,通常可采用成本分擔機制。因此,學校在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優化形式、創新載體的同時,應多方協商、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目前,有學校在教育行政部門引領下同共青團、工會、社區等聯合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并吸納大學生、退休教師、能工巧匠等參與,效果良好。

相互理解,塑造包容的家校合作共同體。以往,一些家長把家庭教育的責任交給校外培訓機構,如今家庭教育回歸,只養不育的時代結束了。作為一場觀念和行動上的革命,“雙減”不僅需要家長理規劃孩子的未來,同時也需要與學校真誠合作、協同育人。家校應加強溝通,在教育理念、內容、方式上保持基本一致。學校應通過家長學校等途徑給家長提供科學實用的家庭教育指導,讓家庭與學校互補,避免家庭增負、教育低效。

(楚江亭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學校特色發展與實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家成長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