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城市的經濟“成績單”正陸續交出。
截至2月6日發稿時,27個省會城市中,已有21個公布了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下稱“GDP”)。
(資料圖片)
除此之外,據澎湃新聞報道,銀川市統計局曾透露鄭州、烏魯木齊、蘭州和西寧的經濟數據。
圖源:澎湃新聞截圖
若是算上這些數據,目前已公開去年全年GDP數據的省會城市就達到了25個。如無意外,這意味著省會城市GDP十強已出爐。
這25個城市的GDP均實現正增長,其中12個城市的實際增速跑贏或持平全國3.0%平均增速,石家莊更是以6.4的增速成為各省會城市中唯一增速超5%的城市。
這些省會城市在實現GDP增長的同時,GDP排名與2021年相比,也出現了較多變化。
目前而言,武漢GDP超過杭州,排進省會城市的前三名,與杭州一起沖刺“2萬億”目標;福州以4.4%的增速超過濟南和合肥,成為省會城市中唯一實現排名晉升2位的城市;太原則將2021年低于哈爾濱超230億元的GDP追回,并領先哈爾濱81.07億元,實現反超。
2022年的這場“考試”,各市究竟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2022年省會城市GDP排名(圖表來源:時代周報記者 丁遠泓 制)
武漢與杭州沖刺“2萬億”
縱觀已經出爐的省會城市GDP數值,“萬億俱樂部”成員并無變化,“2萬億俱樂部”成員則多了一個成都。
而排在成都之后的,是GDP數值相差不大的武漢和杭州。
2022年,武漢市GDP為18866.43億元,杭州市GDP為18753億元。兩個城市的GDP數值均接近于1.9萬億元,是“2萬億俱樂部”的預備役。
事實上,2022年武漢市的經濟增速達到4.0%,是省會城市GDP排名的前5中增速最高的城市,并憑借近乎杭州兩倍的GDP增量(1149.67億元)實現年度反超。
根據武漢市統計局的數據,武漢市2022年第二產業增加值雖然不如第三產業,但第二產業的增長達到7.3%,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而武漢市的工業在生產和投資方面都有強勁增長。具體來看,武漢市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其中,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3%,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5.7%。
工業投資增長也達到19.3%,比上年加快9.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9.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投資高速增長,分別增長177.4%、17.3%、38.1%。
武漢(圖源:圖蟲創意)
武漢持續發力先進制造業的同時,也計劃在2023年繼續加大項目投資,并著力于擴大內需。
據武漢市發改委消息,2023年,武漢市列出1154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清單,總投資達4.5萬億元,年度投資4600億元以上。同時,2023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武漢將建設22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6個大型商圈,升級11個特色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今年年初,武漢定下6.5%以上的預期增速目標。若能如期實現目標,2023年武漢市的經濟總量將邁入“2萬億俱樂部”。
武漢之外,杭州在2022年的GDP同樣接近于1.9萬億元。雖然杭州還未定下2023年的預期經濟目標,但是如果其能夠在今年實現6.7%或以上的增速,杭州市同樣會在2023年步入“2萬億俱樂部”。
不過,究竟誰先邁入“2萬億門檻”還很難說。
從2013年至2022年這10年的GDP情況來看,2020年之前,武漢市的經濟總量均領先杭州市。2020年杭州市GDP超過武漢市,并在2021年穩住了超越的趨勢。2022年,武漢市GDP雖然實現反超,但與杭州市的差距并不大,僅相差110.43億元。
整體而言,杭州市2022年的GDP增速雖然不及武漢,只有1.5%,但其經濟增長較為穩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2%、6.6%和4.4%,有效推進工業結構優化。
近日,《杭州市落實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2023年重大項目實施計劃》公布,根據計劃,2023年杭州計劃新開工項目195個、續建430個、建成108個,年度計劃投資2000億元以上。
2023年的最終結果如何,仍留有懸念。
石家莊增速達6.4%
在省會城市中,石家莊刷了一波“存在感”。
這座位于河北省的城市,雖然并未排進2022年省會城市GDP前十,但在所有城市中,石家莊是唯一實際增速超過5.0%的城市。
石家莊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石家莊市實現生產總值710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3%。
石家莊(圖源:圖蟲創意)
事實上,在2022年每個季度的“考試”中,石家莊一直是各省會城市GDP增速排名中的第一名,三大產業均有高幅度增長。
其中第二產業“成績”亮眼,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從行業看,石化工業、醫藥工業、食品工業、鋼鐵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分別同比增長11.2%、12.6%、12.3%、5.6%和4.9%。
比第二產業增長更為亮眼的是第三產業。2022年,石家莊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高于GDP增速0.6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同比增長9.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0.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2.6%。
事實上,近年來石家莊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正穩步提高。2015年,石家莊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達到45.8%;2022年,石家莊的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9∶32.9∶59.3,“三二一”產業格局持續鞏固。
這種增長變化和石家莊所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相關。
“一五計劃”期間,石家莊建起華北制藥(600812)、國營棉紡廠等,迅速成長為一座新興工業城市。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第三產業逐步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石家莊也開始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目前,石家莊著重發展“4+4”現代產業和“四種類型經濟”。而“4+4”現代產業中,就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物流、旅游業、金融業、科技服務與文化創意、節能環保6個第三產業。
雖然石家莊在2022年里表現不凡,但目前而言,石家莊在省會城市中的排名并不算高,整體經濟體量剛剛超過7000億元,與同省的唐山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不過,石家莊市市長馬宇駿在今年年初表示,2023年,石家莊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韌性,為經濟總量過萬億提供堅實支撐;要持續工具經濟穩步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力爭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國城市前30名。
福州名次上升2名
2022年省會城市GDP排名中,變化最大的,是福州。
根據福州市統計局數據,2022年福州GDP為12308.23億元,同比增長4.4%。一舉超過濟南和合肥,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8,同時繼續坐穩福建省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寶座”。
事實上,近5年的經濟數據顯示,除了2018年和2022年福州市GDP超過濟南和合肥,這三個城市的排名通常為濟南、合肥與福州。
其實福州和濟南、合肥的GDP數據一直相差不大,“7000億”、“9000億”、“萬億”等門檻也是一齊邁過的。3個城市間的最大差額,通常在100億元左右。
此次福州之所以能夠和排名第9的濟南拉開近300億元的差距,城市規劃專家孫不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產業升級是福州表現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福州(圖源:圖蟲創意)
2021年8月,福州市出臺《關于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的工作方案》,聚焦紡織功能新材料、新型顯示、高端精細化工等16條重點產業鏈,實施“一條產業鏈、一位市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工作方案”的鏈長制工作機制,在不斷優化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還重點發展了一批新興產業。
事實上,“龍頭—鏈條—集群”的產業發展模式,是福州近年來發展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扶引萬華化學(600309)集團、恒申集團等龍頭企業,進而推動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鋼鐵等16條重點產業鏈加快成長,有利于形成一批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根據福州市的經濟運行情況,福州龍頭產業帶動效應明顯。目前,福州共有16家百億級工業企業、92家上市企業,形成了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工業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
2022年,福州的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也成為福州市增長最快的產業,總增加值為4656.90億元,增長5.2%,是拉動福州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022年表現良好,福州對于2023年也有諸多布局。
福州市市長在主持2023年工作思路座談會時就提出,2023年,福州要大力實施“項目攻堅增效年”專項行動,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著力突破集成電路、儲能、冷軋不銹鋼等重點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
新的一年,各地都在火力全開地拼經濟,大部分地方政府也定下了各自的經濟增速目標,準備交出一份更為的“經濟答卷”。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