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微信+DeepSeek“王炸組合”,或催生AI應用井噴式發展
連日來,中國多家互聯網大廠紛紛宣布將大熱的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接入自家搜索功能,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微信已為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R1模型,目前處于小范圍灰度測試中,可供部分用戶免費使用。2月16日晚,百度搜索官宣:全面接入DeepSeek。同時集成的還有文心大模型深度搜索功能。這一動態可能會對國產人工智能的發展具有哪些節點性意義,又會對全球AI競爭格局產生哪些深刻影響呢?《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多位專家。
給用戶帶來更智能的搜索體驗
騰訊方面表示,微信搜一搜在調用混元大模型豐富AI搜索的同時,正式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部分用戶可通過微信對話框頂部搜索入口進入“AI搜索”功能,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緊接著百度搜索宣布將全面接入DeepSeek與文心大模型深度搜索功能。
科技觀察人士黃海峰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一系列業內動態對用戶的影響包括,更精準的搜索結果、更智能的搜索體驗以及搜索方式的變化等。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則包括搜索引擎競爭加劇、AI技術應用加速,同時也面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新挑戰。黃海峰認為,大廠的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也有專家對于超級App接入DeepSeek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持樂觀態度。清華大學新聞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沈陽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可以將這一系列動作視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因為這意味著國內互聯網大廠真正“下場”AI應用場景了。這種超級App+超火爆大模型的“王炸組合”很可能會催生AI應用出現井噴式發展,如果大廠們全量推廣,可能達到10億量級用戶,如果是部分推廣的話,可能在3億到6億的量級。這對于中國在全球AI應用競爭中所處的地位而言,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對全球AI競爭格局有何影響
《環球時報》記者向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提問,上述相關新聞進展將會對中美人工智能競爭格局有哪些深刻影響?DeepSeek-R1在思考了26秒后回復稱:微信和百度接入DeepSeek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中國在AI領域從“跟隨”轉向“并跑”甚至局部“領跑”的信號。未來全球AI競爭將呈現三種趨勢:雙軌化——中美各自構建技術-數據-應用閉環;場景化——競爭焦點從技術指標轉向實際場景滲透率;地緣化——AI能力與國家戰略深度捆綁,成為數字時代綜合國力的核心指標。這一趨勢可能加速全球科技格局的重構,但也可能因技術割裂而抬高創新成本。如何平衡競爭與合作,或將成為未來十年AI發展的最大挑戰。
沈陽認為,中美之間最高水平的AI競賽實際上已經轉移到兩個賽道:一個是繼續發力對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另一個是如何快速把AI應用到各行各業,從而全面、大幅度提升整體社會運行效率。這兩方面的競爭都極為重要,在AI應用領域,中國有著天然的優勢,中國未來有比較高的概率能夠走出自己的特色,甚至在部分領域超過美國。
沈陽進一步解釋稱,目前這種國內大廠的超級App跟國民級AI大模型的結合,對中國來說非常有價值,AI不僅可以降本增效,而且能夠拓展人類前所未有的一些研究能力。比如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或基因編輯等技術的結合。
“我們要利用AI來研究人類之前研究不了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人類制造的復雜工業品的核心零部件可以達到百萬量級,有了AI之后,人類就可以更加輕松地制造千萬量級乃至上億級零部件的設備,這將帶來人類能力的巨大躍升。我們要充分利用好AI在制造業、農業、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去全力推進技術革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沈陽表示。
DeepSeek后續有四大突破口
全球火爆的國產開源大模型在接入互聯網大廠的搜索功能之后,DeepSeek未來的發展又將有哪些突破點呢?沈陽認為,有四點。首先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未來能不能在大模型的理論創新方面,再次取得比較大的躍遷。“我將這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分為3.5個里程碑式的節點。第一個是ChatGPT-3.5的發布,第二個是Sora演示版的發布,第三個就是OpenAI o1的發布。除了這三個大的里程碑,可以將DeepSeek看作是第3.5個里程碑節點。未來在理論研究創新方面,DeepSeek是否可以進一步取得突破,這是大家需要去思考的。”
沈陽表示,現有的大語言模型在預訓練這個尺度定律上,實際上已經有所失效,或者說效能不這么高了。現在大家在努力競爭推理這個尺度。推理能力越強,可以視為AI越聰明。據沈陽介紹,他與團隊一直在探索“人機共生”的尺度,他自己跟AI對話超過3萬次,使用AI畫畫7萬幅,他的一個深切體會就是畫到1萬幅時AI對畫畫的認知就會發生改變。“除了上述三個尺度之外,還有沒有新的尺度?這是現在要去積極探索的。”
第二個突破口是有沒有可能在工程實踐方面,在現有大的技術框架之內,更加接近或超過美國的頭部大模型。這個挑戰非常巨大,因為AI的發展非常迅速,到底什么方向是正確的,什么樣的工程實踐能夠更加接近于國外頭部大模型,這都是需要進一步去仔細研究的。
第三個就是開源生態的維護。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贊譽,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做好國內、國際兩個開源生態的維護?因為國內生態和國際生態不一樣,在價值觀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差異,所以在國際上怎樣淡化意識形態的影響,怎樣讓更多的用戶與公司接受DeepSeek, 從而形成全球性的競爭優勢,這也是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第四個是國內應用的大規模部署。沈陽認為,要打造和維護好一個AI發展的生態,越是自然的生態,往往就是更好的生態,讓所有的公司、用戶、研制人員在這個生態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態位。不要去過多干預和介入,往往能夠實現一個繁榮生態的涌現,如果出品方過于強勢,可能會破壞這樣一種生態的思想基礎和實踐邏輯,在這一點上,DeepSeek做得很好,DeepSeek如果在國內長期保持大模型第一名的話,國內的基座大模型的競爭,將會在開源領域取得更大的成果,大家也會更加長久而自然地接受DeepSeek的地位。“畢竟它與Meta公司研制的開源大模型Llama不一樣,因為Meta本身就是一個互聯網大廠,所以國外的很多互聯網巨頭很難去接入競爭對手研制的開源大模型,而在這一點上初創公司DeepSeek具有自身的優勢。”沈陽說。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