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網絡跟帖也要有規矩了:不得干預跟帖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2022-06-20 08:46:06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網絡跟帖,這對很多網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不過,現在網絡跟帖也要有規矩了?!痘ヂ摼W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近日公開征求意見。這一征求意見稿明確,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對跟帖內容先審后發,不得干預跟帖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誤導公眾輿論。

“無跟帖,不新聞”,這是有的網站打出的廣告語。盡管這一廣告語有夸張的成分,但從客觀上看,跟帖行為已經成為網絡信息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文字跟帖還是視頻彈幕,內容提供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共同塑造了當今網絡空間的格局。

現在的網民離不開跟帖,不過從之前的一些事例看,網民在跟帖過程中也出現過不少問題。這也是本次出臺“跟帖新規”的背景之一??偟膩砜?,新修訂的征求意見稿著眼于壓實網絡平臺的主體責任,這也算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一段時間以來,有些網絡平臺提供跟帖服務的目的并不單純,有的故意為了嘩眾取寵牟取經濟利益,為負面言論、不實言論提供了空間。還有的網絡平臺收費后干擾輿論,誤導公眾,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水軍發帖”“刪帖”“帶節奏”。類似亂象早已多次引發網民的不滿。

營造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尋求更高質量、更有活力的互動交流,既契合互聯網的發展特性,也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現在,新的征求意見稿為網絡平臺確定了規矩,通過約束網絡平臺,管住“總出口”,讓廣大網民的跟帖都符合法律的要求。例如,網絡平臺對跟帖必須先審后發,這就符合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原則。網絡平臺既然為網民的公共表達提供了空間,就必須對這一空間的言論負責,不能對網民的發言“來者不拒”。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不等于可以亂說話。公共言論也不能超出法律的框架。對于網絡平臺自身來說,更不應該為了經濟利益而誤導輿論、撕裂社會,否則就直接沖撞了法律法規的紅線。

與此同時,網絡平臺還應當保護好用戶的隱私。用戶跟帖必須實名注冊,相當于把個人信息交給了網絡平臺。這就對網絡平臺的信息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修訂的征求意見稿,也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落實相關要求,也有助于避免以往網民遭受網絡暴力的情形發生。

網絡生態的變化,需要網絡平臺因時而進,既要尊重用戶的表達權利,又要讓公共言論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文明跟帖、理性討論,重在壓實網絡平臺的主體責任。說到底,網絡治理看上去是治網,本質上是做人心的工作,這意味著要更好遵循社會治理的規律,最大限度凝聚人心。(記者王俊勇)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