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金融 >
鵬華權益團隊后市研判:A股處于偏低位置,中長期仍存在上行空間
2024-09-04 13:42: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今年以來,市場“震感”加劇,為廣大投資者的持基感受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目前正處公募“中報”密集發布期,投資者也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后市經濟走勢的線索。展望未來,經濟能否企穩回升?權益領域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科技、醫藥等黃金賽道,能否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看好出海板塊的發展嗎......對此,鵬華基金基本面投資專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A股估值具備吸引力,投資性價比仍然存在

鵬華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經理袁航研究指出,中長期看市場仍存在較為明顯的上行空間,A股目前處于偏低位置。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市場規模大、體系完備、人才充沛、基礎扎實的特征未曾改變。且中國市場中,存在著一批積極進取、持續創造價值的優質企業,部分企業已經在行業內樹立了明顯的競爭優勢。優質的企業,在中長期能夠以更大的概率幫助投資者實現回報。

此外,A股估值目前具備吸引力,相較海外股票市場而言,中國股票資產的估值較低,未來美債收益率的下行、中美之間無風險利差的收窄,也將對人民幣匯率以及股市資金流向產生影響。

對于權益資產的投資價值,鵬華權益投資二部副總經理蔣鑫的信心不曾動搖,她還給出了一些選股的“方法論”。她認為在熊市底部,更應保持客觀、理性。權益資產經過長時間大幅度的調整,估值水平相對較低,從長期角度看,具備性價比。不妨堅持逆向投資,挑選:1)遠期空間大、估值低,悲觀預期充分,基本面有趨勢性向上變化的優質成長股;2)經營穩定,資本開支高峰將過去,盈利能力將顯著提升的行業;3)供給大幅快速出清、長期需求仍在、未來供給存在缺口的行業。

復雜形勢下,權益領域長期投資機會正在孕育

市場環境不斷變幻的同時,也蘊含著寬廣的機遇。鵬華權益投資團隊基于專業功底進行深度研究,并對重點看好的行業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1、AI依然是全球科技的焦點

科技作為經濟轉型的重點發力方向,全球進入科技周期,AI引領的全球科技市值/收入占比在不斷上升,全球科技周期進入補庫周期,成熟科技領域基本面已經出現拐點。其次,鵬華權益投資三部總經理閆思倩還提到:“國內處于新質生產力成為經濟增長引擎的轉型期,成長方向繼續看好AI與科技相關的機會,比如AI算力、半導體、蘋果產業鏈、ARVR、新能源新技術、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衛星互聯網、低空經濟等。”

隨著AI技術的不斷成熟,鵬華基金副總裁梁浩預計,AI在端側的應用將逐步顯現其商業價值,為投資者帶來相對持續的投資機會。在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監楊飛看來,國內產業政策將持續扶持科技創新——人工智能和高端國產替代是最重要的方向,海外科技巨頭將繼續重金投向人工智能,AI依然會是全球科技的焦點。

從中長期維度來看,權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張鵬看好的一大方向就是:泛AI線索上能夠實際落地的硬件和軟件應用。他認為,往更遠期的未來看,核心觀察點在于新時代年輕人審美方向上的承接資產是什么,什么就是最核心的投資機會來源。

2、新能源主產業鏈龍頭將迎來底部機會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在政策推動和技術革新的雙重作用下,新能源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期。閆思倩分析稱,在碳中和背景下,電力的盡頭是新能源/清潔能源。中長期看,新能源與新型電力體系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新能源主產業鏈龍頭將迎來底部機會。

鵬華研究部總經理孟昊從整體維度對新能源行業趨勢進行了研判,他表示,新能源經歷兩年的調整,估值已經回到歷史最低位。市場擔憂的供給過剩、格局惡化,已經比較充分的反應在股價中。隨著行業利好因素的逐步積累,部分環節的盈利底已經出現。在這一波去產能的過程中,很多頭部公司的競爭優勢是進一步加強的,龍頭公司存在估值修復的機會。

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局勢仍然較為復雜,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在此背景之下,證券市場的表現也將跟隨全球經濟走勢、地緣格局、科技創新等而發生波動。鵬華研究部基金經理張宏鈞表示,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短期供需格局正處于出清進程,長遠來看,部分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經歷行業轉型陣痛后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3、醫藥是稀缺的投資方向

從醫藥基本面方面進行分析,鵬華權益投資二部副總經理金笑非指出,行業趨勢往上,醫藥產業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板塊內來看,看好整個大院內具體包括創新藥,仿制藥,血制品,器械耗材,原料藥,中藥等。

“危與機并存 ,時與勢共生”權益投資二部副總監陳金偉觀察發現,市場對內需的偏見孕育著巨大的機會,事實上內需的結構性亮點并不少,而市場對于內需的一致性悲觀,提供了很好的價格。陳金偉十分看好醫藥,他認為:(1)看好院外需求;(2)看好上游制造屬性的公司;(3)醫藥是非常稀缺的方向,該行業有最大比例的更剛性的需求,更好的商業模式,同時估值也很低。

4、更多企業將目光投向出海

權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柳黎在中報里指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圍繞制造業出海深耕,從家電、摩托車、工程機械、重卡等多個行業已經觀察到——在內需持續收縮的過程中企業內卷的性價比降低、競爭烈度也相應降低,更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出海,而出海也從初級的貿易銷售,逐步進化到深耕本地化和品牌心智占據;堅信未來能夠看到一批優秀制造業企業蛻變成真正的跨國企業。

盡管海外國際政治形勢復雜,給中國企業出海帶來了挑戰。權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趙乃凡進一步挖掘表示,不少中國制造業已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繼續看好電網、機械、商用車等工業品出海機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