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模式發生質變
“如果看行業格局的話,地方龍頭企業基本上已經站穩腳跟,他們在核心品類上多少都有一定程度的領先,品類優勢基本形成,所以競爭也進入中場階段。”張天笠表示,國內食品供應鏈目前有不同的區域龍頭,但是還沒有真正的全國龍頭,因此最近幾年的戰略選擇至關重要,決定一個企業的終局。
在怡亞通(集團)上海公司營運總經理宋秉看來,中國供應鏈存在兩個大的發展時期,一個是2008年以前以生產型供應鏈為主的時期,一個是2009年開始到今天的流通消費型供應鏈時期。“2008年以前是以生產型企業作為導向的供應鏈周期,品牌在生產,產品包裝、設計,甚至營銷策略等都是以品牌優勢或者品牌想法作為主導,再去引導整個供應鏈走向。但從2009年到今天,整個供應鏈發展發生了一個質的改變,不僅是品牌,哪怕產品的設計、包裝、廣告語言,都會以消費者為主導。”宋秉表示。
宋秉表示,中國有巨大的消費者人群,但是地域差異很大,口味豐富度也很高,消費者需求是百花齊放的。而各個區域內又有大量的食品加工企業,食飲行業相當發達。這種情況下,沒有辦法簡單地套用國外大零售、大流通的辦法來發展中國的食品供應鏈。雖然我們在發展階段上還沒有到美國的那種程度,但是中國食品供應鏈的長處在于有更先進的數字化體系,供應鏈生態體系也更開放、合作。
基礎壁壘已形成
盡管數字化轉型已經在供應鏈領域提了很多年,但是在本次大會上,各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仍不約而同地將“數智化”視為當下供應鏈發展決勝的關鍵。
雀巢大中華大區供應鏈及采購高級副總裁董明表示,全球通脹影響和供應風險正在加速,建設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智化供應鏈,可有助于持續優化服務體驗。
順豐科技技術集團數字化業務規劃專家王輝也指出,智慧數據應用可助力食品企業構建品牌競爭力,倉網規劃和優化是提升供應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環,深刻影響著企業競爭力與服務水平。
事實上,我國食品供應鏈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打下了一定數字化基礎。不過,業內人士看來,在數字化的深度,也即進一步的“數智化”層面,要進一步將數字化從業務支持轉向業務優化、業務指導,這樣才會顯現出更多價值。
張天笠舉例,“比如在物流方面,實際上大家現在基本上都可以做到配送路徑優化,但是在進一步的自動化儲運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包裝標準化這一課還沒有補上,這一點和數字化也是緊密相關的。”而在商流方面,張天笠認為,商流數智化目前還處于比較初級階段,還不能從賣貨、補貨的基礎上完全做到,實際上是可以做到賣貨補貨實時優化的。
提升數據價值
食品供應鏈對于食飲產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毋庸置疑。在食品供應鏈大會上,也有不少企業代表通過具體案例來分享了當供應鏈效率優化提升時,對企業和行業所帶來的正面收益。
順豐科技技術集團數字化業務規劃專家王輝表示,在實際工作中,順豐發現,當下很多倉儲都已經裝上信息化系統,但是信息化系統提供的數據在決策當中并沒有發揮價值,只是當做歷史的資料庫。另外,倉網覆蓋的關系流向也比較混亂,導致了物流服務時效比較低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快銷、零售和乳制品中經常會遇到。順豐利用算法和數字化分析,重新進行倉庫和物流服務之間的方案規劃,并且建立備選倉供應鏈仿真模擬模型,最終大大提升了履約水平和企業利潤。
王輝表示,“要善用企業所擁有的數據,數據量大并不能代表數據有效。數字化要真正把數據用起來,幫助我們做出更有價值的決策。”
張天笠也指出,供應鏈競爭在從中局到終局的演變過程中,有幾個要素非常重要。首先是強大的區域供應鏈,在區域內有足夠的體量去追求極致的效率,而效率是供應鏈的基礎。第二是商人的觸類旁通,供應鏈發展必須在某個品類領先形成基本盤,才能去相鄰品類擴張。第三是當數字化走到今天的時候,不僅僅需要智能化,更需要商業價值。數據的智能化實際上會大大有益于上下游,但是上下游自己又不能完全看懂數據,這方面的發掘空間也是未來可以期待的。
據了解,第三屆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由“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音譯中文簡稱:西雅展)舉辦,涵蓋預制菜、進口食品、國際飲品、食品投融資等11場專場論壇,共計邀請了近20個國家與地區的100+食飲嘉賓在線演講,打造了一場聯動全球食品產業鏈的思想盛宴。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