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正是草莓上市的季節,一大早,一盆盆紅彤彤散發著清香的草莓擺放在市場里供人挑選,一位老大爺手提兩盆草莓稱贊道,“還是咱們歷城區的‘張而草莓’最甜,來晚了都搶不到。”一直以來,歷城草莓作為濟南農產品“十朵金花”之一,率先實現了華麗綻放。作為歷城草莓發源地和主產區的董家街道緊抓機遇,發展精細農業生產,闖出了一條規?;?、智能化的發展新路徑。
脫毒育苗培育新品種 “一杯苗可種十畝地”
在董家街道普朗特農業技術有限公司,一排排透明實驗室呈現在公司展廳內,身穿滅菌服的工作人員正全副武裝,戴著口罩、手套,用鑷子對玻璃瓶內的草莓苗進行分揀。展廳外,園區里正一番忙碌景象,一眾大棚與聯動溫室在陽光下閃著點點光斑,園區里飄出陣陣草莓清香。走進大棚,一片片網格狀的試驗田整齊排列,每個方格里培育著不同品種的草莓幼苗,寫有品種名稱、溫濕度、培育時間的卡片讓每顆草莓有了“身份證”。
“別小看這一杯苗,作為生物工程培育苗,這一杯可種十畝地。”工作人員指著玻璃瓶內的小小幼苗告訴記者,這些實驗室是草莓成長的“搖籃”,如今農戶種植的都是脫毒后草莓苗,這就意味著每株草莓苗都要經過標準化、程序化的脫毒培育后才能作為種植苗對外出售。
像這樣高質量的產出正在各草莓園區陸續推進。據了解,董家街道草莓園區共培育有500余種草莓,在聯動溫室及大棚內種植,經過對照組試驗后選出口感最佳、產量豐富、易于種植的草莓苗將進行大面積推廣,在成為個大味美、無公害有機食品的同時,也保障草莓產品多樣性。
從“張而草莓”到“泉水草莓” 產業升級打響品牌號召
高科技、高產量、高質量的背后源于街道持續多年的產業升級。“2018年,我們對張而村進行產業規劃,將草莓種植園區東移到核心區。”董家街道副主任王乃岷指著草莓樂園地圖介紹道,如今的草莓園區基地背靠巨野河,享受草莓種植的最佳緯度,在土壤、溫濕度、水源都達到最佳狀態后,張而草莓用“實力”譜寫了歷城區草莓發展的新篇章。
據了解,董家街道在主動推進草莓產業東移北擴戰略后,經過幾年的奮斗,位于董家東部、巨野河畔的董家草莓核心區成型,七個連片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齊魯樣板示范村相繼建成,2019年該區域被列入省級齊魯樣板示范區,成為第十八屆中國(濟南)草莓文化旅游節的主要參觀地。
作為草莓產地的張而村在規劃前以散戶種莓為主,產量很難得到保障,且品種單一,草莓核心區成型后,歷城區政府及街道加大扶持力度,補貼暖棚和聯動溫室近千萬元,打造草莓“品質化”“品牌化”規模生產。“從‘張而草莓’到‘董家草莓’,到‘歷城草莓’,再到今年提出的濟南市歷城區草莓行業區域公用品牌‘泉水草莓’,我們的草莓影響力不斷擴大,現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名牌草莓,很多外省的農業大戶都慕名來參觀學習。”王乃岷說。
園區協同發展覆蓋全產業鏈 草莓走出發展新思路
今年以來,在董家街道的帶領下,各企業園區更加強緊密合作,實現協同發展。董家各草莓園區不僅培育種植了章姬、雪里香、白雪公主等品種,還不斷集成各園區的產業特色。在普朗特園區的產品展示廳內,擺放著馥羽草莓推出的草莓酒、金果園推出的草莓干、紅梅農場推出的文創產品……在董家街道的引領下,草莓核心園區各家企業各司其職,形成了一條草莓全產業鏈,覆蓋組培育苗、科技種植、文化創意、電商銷售、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等環節。
如今,董家街道有草莓園區108個、草莓綜合服務中心3處、聯動溫室107個、冬暖式日光溫室4000余個,草莓從業人員20000多人。作為歷城區草莓的核心產區,2022年,董家街道將不斷探索草莓深加工行業,完善產業升級,打造一條凍干草莓生產線,完成從草莓的培育到采摘加工“一條龍”服務,打造“近郊旅游打卡地”,集游樂、研學、民宿餐飲為一體,實現全齡段旅游產業,將“小”草莓發展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助力草莓產業發展邁向新臺階。(記者 李鴻如 實習生 馮璇)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