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證券行業業績整體爆發,近來券商股的表現卻讓人失望的居多。
雖然整體業績好,但仍有太平洋證券等9家券商出現虧損,這些虧損券商或受累于計提資產減值,或受累于某項業務經營不善,或者是由于自身出現經營風險等,原因不一而足,但都值得觀察。
就是業績好的券商,股價也出現閃崩跌停。5月10日,興業證券早盤突然跌停,引發市場各種猜測。值得注意的是,興業證券并不是近期唯一大跌的券商。中金公司股價已經4連陰,其中5月6日也出現罕見跌停。
受累計提資產減值
太平洋成年度虧損王
在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風險偏好上行的背景下,2020年證券行業有127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目前,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了136家證券公司的2020年年度報告,有9家公司出現虧損。
計提資產減值素來是券商業績的一大雷區,2020年券商大年中,雖然計提信用減值成為多家券商平滑業績增速的手段,但也有券商因“業務能力欠佳”使公司業績深受計提減值拖累,其中,太平洋證券2020年凈虧損7.61億元成為2020年券業“虧損王”,川財證券也因逾億元計提減值直接拖累公司虧損。
2020年,太平洋證券歸母凈利潤為虧損7.61億元,主要原因是大幅計提股票質押業務資產減值、計提資管產品整改的預計負債。
川財證券2020年實現營收3.30億元,同比下降5%;利潤總額凈虧損0.95億元,同比減虧0.35億元。不考慮計提風險項目減值準備1.2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34億元,同比增加0.0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川財證券2020年計提信用減值規模較上一年度稍有減少。
2020年,網信證券實現營收5169.17萬元,同比減少66.72%;凈虧損5979.81萬元,虧幅縮小。自2018年以來,網信證券已經持續三年虧損,其中,2019年凈虧損12.92億元,在行業已披露年報中居首;2018年凈虧損28.83億元,近三年來,網信證券合計虧損規模超過42億元。
2020年7月17日開始,中國證監會對新時代證券實施接管。2020年,新時代證券整體經營較為穩健。合并利潤表來看,新時代證券實現營收16億元,凈虧損1億元。
新設、合資券商因經營期短出現虧損.在金融業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近兩年新設券商頻頻落地,因經營時間較短,多家新設券商暫時虧損。
2020年11月份,寧波國資旗下新設券商甬興證券正式開業,2020年實際經營期僅兩個月,因此出現虧損;金圓統一證券股東方包括廈門金圓投資集團以及統一綜合證券,該公司各項業務于2020年年末開始正式運行,全年虧損1947.8萬元,其中營收1739.11萬元,支出5974.92萬元。
合資券商素來“水土不服”,當前的格局下,中國監管層和合資券商本身都尚有更大的空間。2020年時摩根大通證券完整運行的第一個年度,全年實現營收2.12億元,業務及管理費支出3.93億元,公司凈虧損1.78億元。
匯豐前海證券于2017年6月獲得證監會核準設立,系內地首家外資(港資)控股券商,外資控股為匯豐銀行。2020年,匯豐前海證券實現2.6億元營收,同比增加34%;其中營業支出3.95億元,同比微增。該公司凈虧損1.36億元,虧幅有所縮窄。
此外,去年12月由華菁證券更名而來的“華興證券”,2020年實現營收2.08億元,同比下降22.68%;凈虧損7955.12萬元,上一年度盈利6120萬。
懵了!誰在拋棄券商板塊?
5月10日,興業證券開盤即大跌,隨后觸及跌停,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對于市場表現,興業證券回應稱:公司經營正常,一季度業績增長良好,股價異動屬于市場行為,未有應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目前,尚未從業內了解到興業證券基本面上是否發生重大變化。上市公司2020年度經營數據與一季度數據均增長可觀,其中,公司2020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27%,公司2021年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0.56%,在同行中表現亮眼。
解禁或許是券商板塊近期疲軟的主要因素之一。數據顯示,除了中金公司,南京證券5月6日解禁,解禁股份占解禁前流通股13%。中信建投6月21日解禁,解禁股份占解禁前流通股386%。而這幾只個股行情都非常疲軟,南京證券5月已經跌去15%。到10月份,天風證券、長城證券也將迎來首發股東解禁。
但從年內行情來看,解禁顯然不是券商板塊整體低迷的核心原因。年內券商板塊不僅部分個股跌跌不休,板塊整體也是難見天日。從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來看,非銀金融年內跌幅高達18.11%,僅僅跑贏國防軍工板塊。
事實上,券商整體業績并不“灰暗”,反而頗具亮點。不過,資金似乎卻在拋棄證券板塊。
有私募人士表示,這幾年資金偏好確定性強的“賽道股”,券商因為業績周期性太強,并不被主流資金看好。該私募人士表示,從其了解的信息看,公募基金等也大幅減少了券商板塊的配置。
興業證券分析師許盈盈表示,2021年1季度基金重倉券商比例下滑至0.42%,已低于2018年1季度水平。
東方證券不久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自2019年三季度以來,券商板塊(剔除東方財富,下同)的公募基金持倉比例持續下滑,今年一季報續創歷史新低。以靈活配置型、偏股型與普通股票型公募基金的重倉持倉明細口徑,截至今年一季度,券商板塊的公募重倉股持倉占比0.11%,較去年三季報的0.23%進一步減少,逼近“清倉”狀態。
具體個股方面,券商板塊重倉股多數被大幅減倉,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國聯證券、國金證券一季度基金減倉幅度均超過50%。總體來看,多數券商股均面臨即將被“清倉”的狀態。
不過,在業績和股價出現巨大裂差的背景下,券商分析師紛紛看好券商的長線布局機會。
信達證券分析師王舫朝就表示,券商板塊受到解禁影響出現調整,但從業績增速看,仍然對板塊全年收益有信心。尤其是在當前財富管理發展大背景下,財富管理和投行有望推動證券公司ROE提升。在行業減值準備已經較為充分、資產質量夯實的情況下,估值處在低位,券商反彈可期。(中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