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償付能力新規實施后,銀保監會于5月12日就2020年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從整體看,保險業2020年運行穩健,償付能力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風險總體可控,但“不及格”險企數量有所上升。
風險綜合評級CD類公司增至6家
銀保監會指出,截至2020年末,納入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審議的178家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最低資本為2.1萬億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為3143億元,同比增長1%;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3%,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4.3%,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9.6%、277.9%和319.3%。
從行業整體數據看,在2020年新冠疫情沖擊的大環境下,該成績的取得已十分不易。銀保監會也表示,2020年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在行業整體向好的背后,仍有險企處在“危險區”。
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相較2019年末也有一定惡化。2020年保險業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顯示:風險小的A類公司為100家,風險較小的B類公司為71家,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為3家,風險嚴重的D類公司為3家。
而2019年末,103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A類,69家被評為B類,4家被評為C類,1家被評為D類。整體來看,A類減少3家,B類增加2家,C類減少1家,但風險嚴重的D類增加了2家。
6家險企不合格,暴露出仍有公司存在風險漏洞。根據2021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這些“不合格”險企中有渤海財險、安心財險、合眾人壽、前海人壽等,均為中小險企。
險企增資應對償付能力下滑
根據《通報》提供的數據,2020年,實際資本、最低資本、凈利潤等同比都實現了正增長,但同時,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可以發現,三類保險公司中,人身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一定上升,但財產險公司同比下降明顯,下降幅度高達44.6個百分點。
面對償付能力的下滑,不少險企在2020年進行了增資。根據《通報》披露的數據,2020年全年,保險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補充資本1044億元,其中18家保險公司股東增資264億元,20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780億元。
渤海財險在2021年年初發布了增資擴股的議案,擬將注冊資本由16.25億元增至19.7347億元。不過,從增資形式看,許多險企開始向市場公開募資。
而且整體來看,外資保險機構資本流入加快。2020年,外資保險機構實收資本同比增加102.1億元,增速為9.9%,超過中資保險機構6.4個百分點;實際資本同比增加463億元,增速為13.9%,超過中資保險機構1.7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為7.8%,較2019年提高0.6個百分點。所以盡管平均水平有所下滑,但整體來看,截至2020年末,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仍保持在合理區間。
監管強化償付能力剛性約束
整體來看,2020年,銀保監會有序處置重點公司風險——結束對安邦保險集團的接管;依法接管4家明天系高風險保險機構;積極化解部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對于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公司,采取約談股東、責令增加資本金、停止接受新業務、限制高管薪酬水平等監管措施。2020年末,1家公司償付能力已重新達標。對于風險較大的重點關注公司,進行風險提示、監管談話21家次,督促公司整改風險問題。
在部分高風險領域,銀保監會還專門發布針對性的監管文件。如《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銀保監會還定期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信息公開披露情況開展非現場核查。在2020年,監管已先后責令30家償付能力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保險公司改正,對9家問題突出的保險公司進行行業通報。
緊湊而嚴密的監管模式下,保險業的風險防護網逐步加固。不過,對于險企償付能力的監管是一項長期工作。對于2021年的工作重點,銀保監會也有不同的安排。例如,今年上半年,銀保監會計劃發布“償二代”二期工程20項監管規則,還將制定過渡期政策,組織監管系統和全行業做好實施準備工作。
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發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和償二代二期工程各項監管規則,做好實施準備工作;拓展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積極推動出臺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補充債券等新型資本補充工具相關政策;優化償付能力監管機制。調整監管職責分工,壓實屬地監管職責,發揮銀保監局“貼身監管”優勢,形成銀保監會與銀保監局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剛性約束。一是繼續加強重點公司和重點領域風險監測和防范,加強監管措施的針對性。二是提升償付能力風險監測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強監測的敏感性、及時性和可靠性。三是堅持做好償二代第三支柱相關監管工作,不斷發揮市場約束機制作用;加強償付能力監管交流合作。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