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發布,備受關注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業績也逐漸呈現。
日前,寧波銀行披露2020年業績報告,旗下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20年實現凈利潤2.97億元。至此,已有15家理財子公司披露去年業績情況,且均實現盈利,凈利潤總額達95.78億元。不過盈利能力出現一定分化,頭部效應較為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正在加速退出,各銀行逐步加快凈值化轉型步伐,多家銀行年報中出現“產品凈值化轉型效果明顯”的字眼。
15家理財子公司均實現盈利
4月9日晚間,寧波銀行年報披露了旗下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的業績情況。2020年,寧銀理財實現凈利潤2.97億元,總資產為18.8億元。
截至目前,包括寧銀理財在內,已有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業績浮現。據藍鯨財經統計,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2020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其中,招銀理財“吸金”能力最強,凈利潤達24.53億元;其余兩家分別為興銀理財以及中郵理財,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13.45億元、11.87億元。
在另外五家國有大行中,2020年,農銀理財凈利潤接近10億元,達9.91億元;交銀理財凈利潤為6.65億元,中銀理財凈利潤4.55億元,而資產規模最大的工銀理財凈利潤僅4.08億元,建信理財凈利潤為3.3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部分理財子公司開業較短,但也依舊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其中,于去年7月開業的信銀理財2020年凈利潤為5.95億元,去年8月開業的平安理財2020年凈利潤為1.65億元,去年4月開業的徽銀理財2020年實現凈利潤1.09億元,去年6月開業的渝農商行理財2020年實現凈利潤620萬元,而在去年11月份開業的青銀理財也同樣實現盈利,凈利潤為三百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在2020年理財子公司盈利數據亮眼的背后,是新產品規模大幅提升、受托管理產品營收高增,理財業務收入盈利能力強勁增長。伴隨資管新規過渡走向收官之年,資產結構也更趨優化,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可期。
凈值化轉型明顯,產品發行量大幅回升
受資管新規影響,各銀行逐步加快凈值化轉型步伐。去年以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正在加速退出,不少銀行宣布保本理財產品已徹底清零,甚至還出現銀行理財“強退”情況。
通過上市銀行年報也能一探究竟。農業銀行2020年年報指出,截至2020年末,農銀理財理財產品余額9498.14億元,均為凈值型理財產品。
平安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該集團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6481.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8%,其中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凈值型產品規模4635.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0.2%,占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的比例由上年末43.6%提升至71.5%。
中信銀行2020年年報指出,截至報告期末,符合新規的個人凈值型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占比達68.57%,較上年末提升33.74個百分點。
興業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表外理財產品余額14756.79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11327.69億元,占理財產品余額76.76%,同比增長51.37%。
據了解,自2019年6月3日,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開業以來,2020年內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已達到20家,10余家尚待審批。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2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了3852款理財產品(包含母行遷移產品),均為凈值型產品。
隨著理財子公司的加速設立,其產品發行也在日益增多。藍鯨財經注意到,近期理財子公司發行量更是大幅增加,發行量已達近半年最高點。
普益標準報告指出,3月銀行理財子公司共發行了683款理財產品,環比增加263款,發行量大幅回升,已達近半年的最高點。此外,3月銀行理財子公司共有1066款理財產品在售,環比增加303款,在售數量有所回升,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有所下滑。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