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的上市事宜,時隔一年之后,近日終于有了新的進展,可謂曙光初現。
近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公告顯示,Megvii Technology Limited(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曠視科技”)已于2020年9月與中信證券簽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曠視科技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與依圖科技、商湯科技、云從科技,并稱為中國四大計算機視覺獨角獸。在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下,曠視科技在計算機視覺市場份額高居第二。
不過,曠視科技的虧損狀況同樣引人關注,據其在2019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這三年半的時間,公司累計虧損96.5億元。同時,在與大數據相伴的隱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曠視科技曾經兩度因該問題引發關注。
2019年8月,曠視科技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之后并無更新進展。此次曠視科技是全面轉戰A股還是計劃“H+A”同步上市,以及在上市后如何解決虧損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就此聯系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未得到回應。
擬發行CDR于科創板上市
自成立以來,曠視科技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據天眼查App融資信息顯示,曠視科技共有9輪融資,當前融資輪次為D輪,融資總額超13.57億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創新工場、富士康、中銀投資、陽光保險等。此前在2019年5月,曠視D輪融資后估值就已達40億美元。
不過,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卻頗為曲折。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遞交招股書后,曠視科技赴港上市進程一直未有進展。最終,在初始申請提交6個月后顯示“失效”。對此,曠視科技曾官方回應稱,上市進程仍在正常推進中,正在更新材料。
近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信息披露顯示,曠視科技在2020年9月已與中信證券簽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根據輔導協議,曠視將以公開發行中國存托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宣告重啟IPO。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增收不增利,公司營收分別為0.678億、3.13億、14.27億和9.49 億元,凈虧損金額分別為3.43億元、7.59億元、33.52億元及52億元,三年半累虧96.532億元。
對此,曠視科技稱,主要是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經調整后,公司2018年凈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270萬元。
長江商報記者也注意到,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拿到的補貼分別6330萬元、9200萬元和4470萬元,遠高于其調整后的凈利潤。
在收入結構上,曠視科技的買單方也主要是政府、事業單位等。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的收入來源于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塊。
持續虧損之外,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也似乎沒有那么理想,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金額的分別為-1.5億元、-7.2億元和-6.7億元。
實際上,行業內除了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在籌備上市事宜。去年8月,云從科技正式開始IPO輔導,12月份獲首輪問詢。依圖科技去年9月份啟動上市輔導,11月份上交所正式受理其可創辦IPO申請。
業內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無論是資本市場的需求還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持續虧損、AI技術場景化落地不及預期的現實下,上市似乎成為曠視科技這類企業多輪融資后的唯一出路”,“上市不是科技創新企業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
曾陷隱私旋渦有驚無險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10月,是從事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主要提供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領域解決方案。
雖然,曠視科技已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AI獨角獸之一,但是,作為以人臉識別技術起家的公司,曠視科技曾兩次陷入隱私旋渦。
2020年9月1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公開活動中表示,曾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伙伴拿到人臉數據,并在隨后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該言論引發網友熱議,一度上了熱搜。
當晚,螞蟻集團率先發表聲明,“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曠視科技也緊急回應,“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隨后,李開復在微博發表聲明,向三家公司道歉,表示系自己口誤。
2019年8月,曠視科技還曾因監控學生上課是否走神上了熱搜。當時曠視科技開發的教室人臉識別系統在南京一所高校開始試水,學生進入教室,通過攝像頭,系統除會自動分析并呈現學生姓名、學號、出勤率等信息外,學生在課堂上舉手、發呆、聽講、睡覺等數據也會被記錄,甚至是學生的面部表情也會被分析。
相關視頻曝光后,曠視科技“涉嫌侵犯學生隱私”引發關注。彼時,曠視科技方面回應,網傳課堂行為分析只是概念演示,同時表示,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各種場景,堅持正當性、數據隱私保護等核心原則。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何去處理AI視覺技術應用與隱私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曠視而言可能是一個新的課題。”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