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文化是青瓷小鎮
最厚重的底色、最寶貴的財富
(資料圖)
龍泉青瓷小鎮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
對陶藝村進行改造提升
引入各類民間陶瓷藝人、青瓷創客
自帶流量拓展客源
吸引并留住更多年輕人
讓小鎮煥發“年輕態”
“整個陶藝村逛下來以后,給我的感覺是整體設計流暢、人性化,文化資源打造得很好,青瓷和咖啡的結合,讓人有東西玩,累了也有地方休息。”來自福建的游客邱振才說。
青瓷+咖啡
用指尖傳遞溫度
用器皿傳遞情感
來自山東青島的70后逄青是“予見?九杯半瓷咖舍”的負責人,3年前來到龍泉的第一站就愛上了文化底蘊深厚的龍泉青瓷。
“在龍泉待了大概有三年的時間,做民宿運營和管理。在這三年的時間里有深入的去了解青瓷,還在這里拜了一個師傅學習青瓷技藝。”逄青說她熱愛旅游,希望通過行走的方式,把龍泉青瓷帶到外面的世界,讓更多人了解青瓷、愛上青瓷。
在大理旅游時,逄青偶遇了80后咖啡師小姐姐楊均賀,兩個人一拍即合,在陶藝村開了一家“予見?九杯半瓷咖舍”。“我們的青瓷倡導手捏體驗,用指尖傳遞溫度,用器皿傳遞情感。”這里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方有圓、有人有物,儼然是瓷器“變形記”。
“咖啡是屬于西方的產物,而青瓷又屬于中國的,可以產生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在“予見?九杯半瓷咖舍”可以制作陶藝、喝咖啡、品嘗甜點,還有體驗美學,可以承包一個人的一天,體驗到吃喝玩樂大合集。
吸引更多手藝人、創客入駐
小鎮是開放且包容的,這里既有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也有老手藝人的堅守和情懷。目前已成功引入6名民間陶瓷藝人,4名已經入駐陶藝村,有來自福建的山水集勝的陳集勝老師,還有來自澳門的何建國老師。
不同群體、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多元思想、多元業態在這里交融,陶藝村再度成為青瓷小鎮極具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號之一。
在陶藝村,一間瓷趣青雅居引人注目,里面陳列著關公、千手觀音、麒麟等大型青瓷雕塑。雅居的主人薛永周老師是溫州樂清人,早年在龍泉國營瓷器一廠做雕塑設計,而后一直從事青瓷雕塑工作。
“小鎮管委會邀請我入駐陶藝村,還免費提供場地和住宿,讓我能安心創作。”薛永周說,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手藝人入駐,帶動更多的人來到陶藝村,讓上垟鎮恢復往日的繁華景象。
堅持以文旺旅,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小鎮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對陶藝村整體環境進行微改造、精提升,致力打造成為“美麗街區,美麗村莊”示范點;實現青瓷小鎮“顏值”與“內在”的雙重美,有效促進“生態顏值”“文化價值”與“經濟產值”共生共贏。
記者 項素蘭 胡春麟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