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高新區首席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李春華
“夏至楊梅滿山紅,碩果豐盛待君嘗”。初夏時節,甜爽可口的樹山楊梅進入了最佳采摘季,空氣中彌漫著特有的果香氣息。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通安鎮黨委始終圍繞農產品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強化黨建引領,不斷推動農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資料圖片)
生態輪作蹚出新“稻”路
近日,通安現代農業園的“金墅水源米”喜獲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一直以來,位于太湖一級水源地保護區的通安現代農業園,堅持科學種植,組織農技先鋒隊,利用微信群、QQ群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災害預警和跟蹤問診等服務,不斷優化優質食味水稻品種布局。通過全年實行水稻與油菜、紫云英等綠肥作物輪作,合理調整作物茬口布局,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土壤潛在養分轉化,使耕地“明休暗不休”,還美化了田野風光,讓絢麗多彩的彩色油菜園促進了“旅游+農業”產業發展,實現優質與高產的統一,走出了農民增收新路徑。
高標準筑牢強“耕”基
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
自2022年項目啟動以來,由通安鎮駐村督導員帶隊,農林管理科聯合西部農村“兩委”成員、黨員先鋒相互協作,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要求,將原本散狀的田塊合并改造整理成單片20畝左右的格田,整合田埂土垅等“邊角料”,增加耕作面積560畝,規劃建設完成5620畝高標準農田,推動實現生產機械化、管控數字化。
同時,為避免項目施工建設影響農事生產,工作組堅持施工階段與農業生產工作交叉進行,在擴大耕地面積時穩產保收。目前,高標準農田項目通安南片區2000畝良田已列入蘇州市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區建設項目。
多元種植結出致富“果”
云泉茶、楊梅、翠冠梨……為拓寬農民致富渠道,通安鎮黨委不斷擴大“樹山三寶”品牌影響力,協調各涉農合作社、行動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調整優化各村農業產業結構,推動優質特色農業農產品種植。由樹山村黨總支領辦的蘇州樹山戈家塢茶果專業合作社,積極組建專業技術隊伍,統一在果樹四周搭建腳手架并定期鞏固,常態化巡視果園并指導病蟲害防治,開展專業采摘楊梅培訓并嚴格篩選采摘果農保障果實品質,走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品牌化建設之路,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向縱深推進。
下一步,通安鎮黨委將依托獨特的生態稟賦、文化底蘊、田園風光,持續推進農業與教育、文化、康養、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更多特色化的“農業+”新業態,把“土特產”文章做足、做活、做精彩。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