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全球快訊:三家臺企的深耕故事
2023-06-12 13:00:26   來源:蘇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蘇報駐昆山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資料圖】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

30多年來,臺企在昆山持續向前的動力正源于此。

伴隨著全球每一輪深刻的發展變革,昆山總是能夠把握先機,也使得臺企在創新研發、生產方式、營銷策略、產業布局上不斷進階蛻變,持續在昆山這片熱土上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截至目前,昆山臺資規上企業工業產值已邁上5000億元臺階,在累計批準設立的5814個臺資項目中,有2634個項目選擇了持續增資,僅在2022年,就新批臺資項目182個,增資項目48個,新增投資總額16.4億美元。

RPA虛擬機器人提升十倍生產效率,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在昆山一家大型半導體企業生產車間內,三年前需要三四十名作業人員才能操作100多部機臺,如今作業人員僅需8人。這一改變源于一種RPA虛擬機器人系統的應用,該系統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國產替代,協助企業生產效率最高提升十倍左右。

該系統的研發機構是昆山潤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創辦僅5年的企業雖然年輕,卻早已在業界聲名大振。作為大陸唯一具備全棧半導體良率管理能力的企業,該公司先后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潛在獨角獸企業,其創始人李安東獲評昆山創新創業人才和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等。

李安東是“臺二代”,父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大陸投資造紙業,并一直希望兒子能繼承家業。不過,李安東對傳統造紙業并無興趣,碩士畢業后,他一直從事軟件開發工作。2018年,他辭職來到昆山創業,帶領研發團隊致力于提升泛半導體行業智能制造水平。

他和團隊運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2018年開發出第一款應用在工業上的RPA,一舉填補業內空白。“目前潤石智能產品的性能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價格遠低于國外同類產品。”李安東說。

RPA即“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又稱“軟件機器人”,通過模仿人的操作方式,自動執行一系列業務流程,以取代人為操作固定、重復、繁瑣的電腦作業。潤石智能自主研發的RPA系統,通過拖、拉、拽可快速上手的流程編輯器,為泛半導體工藝流程自動化的難題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

目前,潤石智能的RPA系統已被近50家泛半導體企業采用,還有一大批客戶正在陸續接洽中。同時,潤石智能已獲得上海嘉御資本和北京字節跳動等知名投資機構的兩輪投資,總融資超過千萬美元。“未來公司還會進行兩到三輪融資,以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并計劃用3至5年時間實現科創板IPO。”李安東說。

因為買不到一顆螺絲釘導致全廠停產,臺企關停東南亞工廠回遷昆山

“去東南亞設廠后,生產經營成本比中國大陸高出20%到25%。”歷經曲折之后,碩興金屬遂于去年下定決心關停東南亞工廠,并在昆山新建廠房擴大生產。總經理郭恒嘉感慨地說,全世界都找不到像中國大陸這么強大的供應鏈和龐大的市場,千萬不能放棄中國大陸市場。

碩興金屬是一家專業生產黃油槍的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重型機械、卡車和農機具,2018年應客戶要求去東南亞某國設廠。“到那邊之后,成本不僅沒有降低,還增加了一些附加成本。”郭恒嘉說,80%到90%的原材料依賴從中國大陸進口,這些進口的原材料不僅要被征收8%至11%的關稅,而且增加了至少10%的物流費用,綜合成本遠超中國大陸。

而且當地還存在供應鏈配套嚴重不足的問題。“當初我們剛去設廠的時候,就因為買不到一顆螺絲釘,機器動不了,導致整廠停產4個小時。”說起這段經歷,郭恒嘉有點哭笑不得,“如果在中國大陸,我只要打個電話,最多二三十分鐘就可以送到。全世界都找不到像中國大陸這么強大的供應鏈,從頭到尾一條龍,要啥有啥。”

為此,2022年,碩興金屬決定從東南亞撤資,轉而在昆山增資2000萬元,新建一幢廠房并升級設備,擴大產品線。在此過程中,碩興金屬享受到1000萬元的“昆臺融”貸款,從審查到放款僅用了10天左右。

這讓郭恒嘉非常感動。“昆山是我到過的全世界最有安全感的地方,這里最有家的感覺。我已經定居昆山,接下來的日子應該都會在昆山度過。”郭恒嘉說。

從東南亞撤資后,碩興金屬在昆山加大了轉型升級力度,不僅研發出更為先進的電動黃油槍系列產品,而且加快開拓大陸內銷市場和國外新興市場。

深耕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全球智能系統產業佼佼者

今年是研華集團成立40周年,也是研華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扎根昆山高新區發展的第23個年頭。該公司一季度銷售額達9.14億元,逆勢增長16.6%。

業績逆勢上揚,奧秘何在?研華集團營運長、研華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東杰一語道破:研華從成立之初就堅持走品牌化道路。自2000年落戶昆山開始,研華立足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發展,實現從產品生產到系統服務的不斷轉型升級。目前,研華科技的整體產能占集團60%以上,是集團逐浪全球的前沿陣地。

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機遇,研華科技先人一步邁上智能化轉型升級之路。在研華科技智能制造工廠里,機器高速運轉,所有產品工藝參數都預先設置在生產線的“機器大腦”內。經過8年多時間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2022年,研華科技人均產值就已提升99%,能耗降低55%,實現了從原物料采購到成品出貨等全環節的智慧監控和智能運營。

產線上,一項項智能化改造方案不僅展示了研華科技在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上的落地樣本,也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做法。

“只有堅持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持續提升研華科技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林東杰說。2022年,研華科技銷售額達37.88億元,同比增長14.55%。同時,昆山高新區的一系列惠企政策、一站式高效服務,也給研華科技提供了“敢干”的優渥土壤。

2023年,步入“不惑之年”的研華科技將扎根昆山啟動第三次轉型,在研發、智能制造設備、綠色營運管理上持續深耕,構建可持續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