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東青州10月9日電 題:一場藝術改造讓魯中山區“石頭村”美麗蝶變
作者 趙曉 穆帥 李翠
在飽經滄桑的鄉村土地上,民宿、藝術館、咖啡館、露營地等掩映在山林野色之間,共同繪就一幅浪漫又治愈的鄉村圖景。走進位于濰坊青州市的山頭村,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土貨不出、外客不入”的“窮疙瘩”。隨著“美學+產業”“藝術+民宿”等新模式落地,這座深山里的小村落正在實現美麗蝶變。
在山頭村,民宿、露營地等掩映在山林野色之間。青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山頭村地處鳳凰山半山腰,過去遍地是石頭,入目所及皆是“石頭房”,“窮得只剩石頭”成了村民們的“口頭禪”。很多人為了謀生和生活方便,選擇搬到山下居住,眾多“石頭房”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也讓整個村子更顯荒涼。
“以前哪能想到石頭也是‘寶’,改造一下還能‘生金’。”山頭村村委會主任李明金感慨說,今年9月,該村建設的“鄉村記憶館”落成,他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鄉村義務講解員。每當有空閑,他都會來到館內,為村民、游客講解村里的新變化。
“里面有一些老物件,還有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照片。沒事就到村里轉轉看看,基本上一天一個變化。”李明金告訴記者,“鄉村記憶館”的前身是他家里的老房子。記憶中,村里的各處老房子因無人居住、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由于村集體沒有收入,這些老房子遲遲得不到盤活。
圖為山頭村村史展覽長廊。青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村莊的蝶變源自一場藝術改造。今年,山頭村通過“五清強基”將村中的閑散院落進行回收并統一流轉,同時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引入市場主體,按照“美學十產業”模式,打造鳳凰引民宿藝術村項目。
“項目分為三大板塊,團建區、露營區已經打造完成,民宿區樣板房基本完成,陸續還會推出老的街巷、市集、公共配套等,并打造46套民宿院落。”鳳凰引民宿藝術村總設計師田齊介紹說,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山頭村累計接待各地游客近3000人,民宿入住率達100%。
別致的設計和民宿藝術的植入,盤活了沉睡資源,催生“美麗產業”,這個曾經“外客不入”的窮山村人氣漸旺。“村莊建設好了,游客紛至沓來,除了東營、濰坊等周邊居民,還有來自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游客。”山頭村村民李軍說。
雙節假期,外地研學團在山頭村露營。青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氣匯聚,刺激了消費,帶動了產業。如今,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做起小生意。在外打工多年的李明利也回到家鄉,開起農家樂。“節假日客流量挺大,現在生意越做越好。”李明利說。
閑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延伸了產業鏈;守著綠水青山,村里人紛紛返鄉創業,把日子過成“詩和遠方”。當下,山頭村正以鳳凰引民宿項目為依托,持續串聯鄉村資源和文化資源,把資源轉化成產業價值,吸引人、留住人,促進就業,帶動全體村民致富,走出一條集藝術、生態、旅游等為一體的鄉村振興路。
山頭村是青州市以農文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范例之一。作為古“九州”之一,青州不僅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更擁有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基礎。近年來,該市以鄉村旅游為“徑”夯實鄉村振興產業支撐,培育發展鄉村休閑度假、研學旅行、康養旅游、農事體驗等新興旅游業態。目前,全市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60余家,近60個村莊開發了鄉村旅游產品,開辦旅游農家樂400余家,直接吸納農民就業2萬多人,帶動農民增收達20%以上。(完)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