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河北涉縣:探索“城鄉融合”新機制促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
2023-07-06 20:12:42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四中老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多,課堂節奏把握更合理,設計調動學生參與環節比較多……”日前,河北省涉縣城區校第四中學與鄉村學校鹿頭中學“融合體”,借助網絡教研平臺開展多學科同課異構,鹿頭中學的老師們紛紛表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礎上,深入探索城鄉融合新機制,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為區域城鄉教育高位均衡啟動了“新引擎”。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進一步打通城鄉教育壁壘,逐步實現全縣義務教育資源互融互通、教育教學提質增效,是大勢所趨、眾望所向。”涉縣教體局局長李軍靈說。


(資料圖)

統籌安排,創新實施。涉縣教體局通過十余次不同層次座談會,反復征求一線教師、管理層和家長代表意見建議后,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城鄉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宏觀層面為全縣義務教育城鄉融合發展鋪就實施路徑。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涉縣努力做到三個創新:推進主體上,讓學校書記(校長)享有更多自主權,切實增強每個融合體的辦學活力。推進機制上,堅持“六不”原則,不盲干、不蠻干,不折騰、不作秀,不劃階段、不分環節,一校一策、一校一案,促進融合活動有序開展。推進模式上,積極打造全新的“全方位緊密型”融合體,“雙向發力,雙向賦能”,發揮教育教學資源的最大效益。

“第一實驗小學——木井鄉中心校;第二實驗學校——合漳鄉中心校;第三實驗小學——遼城鄉中心校;龍北小學——鹿頭鄉中心校;龍南小學——偏城鎮中心校……”,涉縣專門構建了13對義務教育城鄉融合體,城區優質學校與農村相對薄弱學校結對,通過“教師交流、學生互動、優勢互補、整體提升”,引領帶動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其中,教師交流突出一個“活”,采用“跟崗式”“走教式”“專遞式”“全員式”等交流活動,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搭建起靈活多樣的教師互融平臺。

學生互動突出一個“實”,通過“沉浸式”“幫扶式”“研學式”“活動式”“友情式”等互動環節,構建務實高效的學生互融體系。

優勢互補突出一個“效”,針對管理經驗、場地設施、學科教學、特色資源等各自優勢,結對校主動分享,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第四中學—鹿頭中學、第五中學—原曲中學等融合體積極開展“優勢學科互補行動”,掀起培優補弱、齊頭并進高潮;第二實驗小學——合漳鄉中心校、龍北小學—鹿頭鄉中心校等融合體以精細化管理為先導,小步走、快步走,提升了教育治理能力;第三中學——西戌中學、第四中學——鹿頭中學等融合體實現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質量檢測,強化常態化教研;第一實驗小學——木井鄉中心學、上清小學——關防鄉中心校等融合體采用骨干教師“走教”形式,有效緩解了鄉村學校音體美師資短缺問題。

義務教育城鄉融合發展深受學生及家長的歡迎。第三中學——西戌中學、新北關小學——龍虎鄉中心校等融合體組織學生開展“沉浸式”體驗活動,半天時間就有1500多名家長給孩子報名;龍北小學——鹿頭鄉中心校融合體開展家校共育活動,有500余名家長踴躍參加。

“以前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來到這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每天自己疊被子、打飯、洗衣服,鍛煉了我的自理能力。”就在前不久,結束在西戌中學為期一周的“沉浸式”體驗活動,三中學生張梓彤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三中的水墨文化、專業老師的數字化書法教學令我大開眼界。”與此同時,西戌中學的張語軒同學也收獲良多。

“目前,13個融合體的城鄉學校初步達到了1+1>2的良好效果。今后,我們進一步在強化城鄉融合上下功夫,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奮力譜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李軍靈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松)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