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最資訊丨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山東手造”助力特色育人
2022-09-08 21:01:07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相關資料圖)

“老師們,請聽我講,泥塑的基本要點是捏、揉、搓、刻、粘、上光等。“捏”即指先用手捏塑出所需要的形狀……”近日,在山東省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的手造工作室里,來自濟寧市兗州區文化部門的非遺文化傳承人正在講解泥塑的基本技法。這是該校在開展“山東手造”特色專業技能培訓,在開學前對老師進行泥塑培訓,是為培養學生制作泥塑等作品做充分準備,同時也為新學期籌建“山東手造”特色社團積蓄師資力量。

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歷來高度重視非遺傳承和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每學期除了開設部分非遺傳承課程外,還組織大量非遺與傳統文化社團活動,每年都要邀請兗州文化館、民間藝人等非遺傳承人到校互動授課,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民間傳統技藝的魅力,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如何更好地開展非遺傳承進校園,在學生中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我們充分調研學生對非遺傳承的認識和喜好,邀請非遺傳承藝人教學,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非遺技藝。”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趙大偉說。

在手造工作室里,學院課余社團彩泥組動手制作的《取經》作品,制作的唐僧師徒4人栩栩如生。作品生動體現了師徒西行過程中不畏艱難險阻、跋山涉水的精神,既有審美意義,也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在這里,同樣擺放著學生的插畫作品。該校立足學情校情,結合兗州區非遺傳承實際情況和現有師資力量,成立“九宮格書畫社”。

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精心打造“山東手造”特色專業技能課程,讓傳統文化傳下去、活起來,師資是關鍵。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針對非遺傳承項目教材較少的實際情況,注重加強跟文化部門的溝通聯系,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文化部門共同開設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材,形成課程體系;整合學校現有的教學師資,邀請非遺傳承專家對師資進行培訓,組建優秀的教學團隊,以此形成課程體系,優化師資隊伍。

有了師資保證,學院開展了“山東手造”特色專業技能培訓。通過探索開發“山東手造”特色培訓教材和培訓課程,針對手工業從業者特點、重點就業群體培訓需求,拓展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加大傳統手工業培訓資源供給。

此外,如何解決博物館有限展館面積與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數字技術開辟了一條新路。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通過掃描儀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數字信息,打造數字化虛擬展館,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欣賞非遺作品。

今年初,山東省委宣傳部等發布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東手造產業體系健全完善,創建國內知名的“山東手造”領軍品牌50個以上,形成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手造產業集聚區。這為該校進一步打開了辦學思路:開設手造工作室,培養專業加技能的雙師型教師,建立“山東手造”特色社團,讓老師和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至少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擁有一技之長。

趙大偉表示,下一步學校計劃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律與市場需要,按照技工院校專業目錄和課程標準,適時開設手造類專業,探索“培訓+訂單+就業”模式,為學生就業增加新渠道,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鄧旭 劉全志 褚騰騰)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