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視焦點訊!三尺講臺 一生耕耘——記我的語文老師
2022-09-07 15:40:58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資料圖片)

人們常說人生有三幸:出生遇到一位好父母;上學遇到一位好老師;上班遇到一位好領導。而我更幸運,父親就是我的啟蒙老師,也是我三年級的語文老師。

我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我的父親當時是一名民辦教師,他對工作極其熱忱,早出晚歸。每到周末,父親總是抽出空來教我認字讀書,數學啟蒙都是在生活中進行的,和同齡的孩子相比,我似乎比別人聰明些,知道的多些。后來我漸漸長大,父親總是教導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從此我喜歡上了讀書。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父親正式成為我的語文老師,父親讀課文并不是很標準,如:課(ke)他會讀成kuo,白(bai)他會讀成bei,但并不影響我們對文字的理解,我們最大的收益是父親的作文教學。以前上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作文書,唯一的范文就是書上的習作例文,父親會引導我們學習作者是如何觀察,讓我們在生活中也去多觀察,并寫出自己的收獲。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讓我們寫作文《大公雞》,大公雞對于農村的孩子并不陌生,但是讓我們具體說說公雞的腳和耳朵的樣子,還真寫得是想當然。于是老師就讓我們回到家觀察公雞的樣子以及公雞在不同情景下的動作神情,比如它們在搶食的時候、和別的公雞搏斗的時候、悠閑自在地在草堆里吃蟲子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父親留給我們一個星期的時間觀察、寫日記,然后再讓我們把每天記錄的內容綜合起來組成一篇文章。同學們在賞析作文的時候,那公雞的樣子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現在想想確實是受益不少。老師在講課時總是很幽默,常常用身邊的生活舉例,課堂上經常充滿笑聲。我們的語文成績在學區名列前茅。

父親不僅在學習上影響了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家里的板凳、桌子、櫥柜等都是他自己用鋸子、斧頭、刨子做出來的,他經常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父親很愛鉆研業務,他現在還經常和我說起他作為全縣唯一一名民辦教師到縣里講公開課的事情。作報告、教學就是他的愛好。

后來,我初中畢業,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我沒有選擇上高中,而是想考上中專畢業后就業減輕家庭負擔。在中考報志愿的時候,父親告訴我,他這一生最敬佩的兩種職業,一是醫生,治病救人;二是教師,教書育人。我選擇了后者。如今我已在三尺講臺上站了24個春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父親就告訴我:和同事要和諧相處,教育需要合作,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終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各方面的考核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得到家長和領導們的認可。

時光流逝,歲月匆匆,父親已是80歲高齡的退休老教師了,滿頭銀發的他每天仍堅持勞作,閑暇之余,讀書看報,寫毛筆字。他說每天這樣過才更充實!我很驕傲!我有這樣一位慈愛的父親;我很自豪!我有這樣一位優秀的老師!(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實驗小學集團西校區教師曹赫琳)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