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青年大學生對農業、農村、農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用智慧才干為鄉村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大家都感到很高興,收獲滿滿。”近日,湖北文理學院暑期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長孫志齊在自己的暑期實踐日志中寫道。
暑假期間,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湖北文理學院組建了多支鄉村振興服務團奔赴各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在指導老師孫小舟教授的帶領下,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熱烈的夏天”鄉村振興隊不顧酷暑,走進了風景秀麗的鶴峰縣水泉村。在這里,5名隊員懷著一顆“進農家門、聽農家言、解農家難、助農家富”的真心,翻閱各類資料、實地考察調研,逐漸摸清了村里的地勢資源、風土人情、產業支柱、發展瓶頸等情況。
結合專業優勢,團隊成員就水泉村目前的發展困境提出了解決交通難題、大力發展旅游行業、建立農產品電商銷路、申請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對策,并積極指導村干部通過多媒體加強旅游宣傳,傳授農戶優質農產品電商銷售技術,為水泉村的經濟發展繪制全方位藍圖。
“大家要集社會實踐、課題研究為一體,真正地深入基層,了解國情民意,把握時代脈搏,在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中磨礪擔當、增長才干。”工作結束后,孫小舟勉勵大家仍要繼續將青春夢想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在大球蓋菇菌的種植基地,我們全面學習了‘水稻+大球蓋菇菌’的綠色輪作模式,了解二者共促生長的原理,為后期深入保康村向農戶做農業科普推廣打下理論基礎。”同一時間,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科普助菌夢,食化先鋒行”志愿服務隊隊長楊銘鑫帶領成員們先走進襄陽市農業科學院學習食用菌種植、培育相關知識,后輾轉至農業強縣保康縣進行產業幫扶。
各類針對性的產業經濟幫扶之外,湖北文理學院社會實踐團隊還走進各個村落推進當地鄉風文明建設,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青春飛揚·逐夢起航”社會實踐隊前往陜西延安吳起縣,學習用糜粘畫制作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百年標識;“夏雨雨人”志愿服務隊前往襄陽市張集村,大力傳播張集村的傳統文化內涵;“逐夢青春,隆中傳承”志愿服務隊在老河口市張集小學給孩子們科普用火、用電等安全知識……
“學校下一步將不斷強化實踐育人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關聯,助力全面鄉村振興的同時做到有效育人,教育學生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求學問、長才干、作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奮進姿態獻禮黨和人民。”湖北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樊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尚紫荊 周建修 程威)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